历 史 惰 性 的实 证 形 态 ――《金瓶梅》的世俗文化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历史惰性的实证形态
——《金瓶梅》的世俗文化
田秉锷
*******************************************************
进入《金瓶梅》,即进入了一个斑驳陆离的“民俗”世界。这“民俗”二字,是新近的学问家叫响的。研究“民俗”,故称“民俗学家”,也算因人设事!但我仍留恋“世俗”二字,故作《金瓶梅》世俗文化之浅说,以与日益走俏的“民俗学”拉开距离。这样倒少了叨光之嫌。
一、人生在“世”,即人生在“网”
凭着“社会”联络,“人”从动物界脱颖而出。套用时代新语,“社会”就是“平台”。这个“平台”高出一般动物好多。在动物眼里,人类或许就是生活在九天之上的神仙。“世上都说神仙好”,神仙日日有烦恼。烦恼之一,就是要尽社会义务,享社会权益,并且遵行社会的种种规范与约束。从生到死,无一日离社会,无一日超社会,举世同趋,陈陈相因,好的坏的,都要表演一番;在扼杀了或销熔了“个性”后,“世俗”天地真的张大成无边的“孙子跟着爷爷学,人家咋着咱咋着”的“网络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