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短文

狄马:荒谬的苦难哲学

2022-03-11 来源:文库网

狄马:荒谬的苦难哲学


狄马:荒谬的哲学
中国人喜欢讴歌苦难,认为苦难能磨难一个人的意志,从而使一个人变得刚强和伟大。从前有一句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因此,当初的“人士”都喜欢把自己的过去说得赤贫如洗,几乎每一个企业家都是白手起家,告贷无门,最后忍无可忍,不惜腆颜事敌,终获胜利。流风所及,甚至一篇一般的中学生作文也总是喜欢歌颂母亲的怨天尤人,千辛万苦,终将自己拉扯成人。但母亲的苦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谁应当对这种苦难负责?做子女的在改良母亲的境遇方面做了什么?除非你盘算持续让母亲享受苦难,否则,这些现实的问题是不容躲避的。但在这些作品里,现实的苦难远远没有浪漫的抒情重要,岂但不主要,似乎还应该感激似的,因为如果没有这些苦难,母亲就没有施展“忍耐”工夫的舞台。
实在,苦难并不总是导致伟大。相反,在良多情况下,它损坏了人的尊严,伤害了人的心灵,抹杀了天才的创造力。中国人在讲到苦难时,喜欢引用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的话:“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流放,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奋发之所为作也。”但几乎所有的援用者都疏忽了前面的几句话:“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谁也不能说,文王不拘就演不出《周易》;仲尼不厄就写不出《春秋》;屈原留在宫中,就不赋《离骚》;左丘眼明,就不会写《国语》;孙子脚好,就不修兵法;不韦仍旧是宰相,就不编《吕览》;韩非不囚,就没有《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圣贤愉快的时候就一定写不成?因而,这是把特别的历史情境当成了普遍的创造法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