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知识

宁波市前湾新区空间规划 20192035年 批后公布(7)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3、有序调节土地储备和供应
优化土地储备结构,充分保障民生项目,引导需重点保障的公益性设施用地和未来增值较高的土地逐步纳入土地储备计划。实行工业用地出让弹性年期制和到期续期制度,加速土地资源流转与循环,提高土地市场周转效率,保持建设用地供应的供需平衡和结构合理,从容有序供应土地。
第四章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与修复
第21条耕地资源
规划至2035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上级下达指标要求。打造中部田园带,引导新区耕地集中连片布局,结合城镇居民需求发展现代农产品种植、农副产品加工、农业观光等产业。
切实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格落实“先补后占”要求,探索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村庄迁并复垦等方式补充新增用地,提高耕地数量和连片性。
第22条林地资源
优化一级生态廊道范围内林地,提升新区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景观休憩等方面的生态价值,促进新区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地带动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
第23条河湖水系
贯通河网水系,结合城镇建设新增河湖水面,改造优化滨水岸线空间。规划至2035年,河湖水面率达到8%以上。织补河网,串联河道,形成纵横交错的平原河网水系,对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各类工业、农业生产活动进行整治,严格控制生产生活污水排放,提升水体质量。
加强对水环境治理,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至2035年,重要河湖水系水质达到宁波市下达的地表水功能区划目标。
第24条湿地资源
合理保护现有湿地资源,恢复湿地功能,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规划至2035年,前湾新区内湿地面积达到67.5平方公里,占新区面积比例11.2%。湿地保护采取低影响方式,推进杭州湾湿地公园建设,建为大型国家级湿地公园,打造兼具生态保育和教育功能示范区。
第25条海洋资源
统筹保护海陆生态环境,规范海域使用秩序,实现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规划到2035年,海洋保护基本功能区面积保持在10.1平方公里。科学推进海岸线保护与利用,实行海岸线分类管理,优化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空间布局,提升海岸线景观生态功能。
第26条矿产资源
实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分区管理,科学划定限制开采区和禁止开采区。
第五章 城乡统筹集约发展
第一节 产业空间布局
第27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强化先进制造业核心优势
积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对接宁波“246”产业体系,聚焦新区“134”优势产业,包括汽车万亿级产业,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等3个五千亿级产业,关键基础件、智能家电、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4个千亿级产业。
2、补足现代服务业短板
重点补足支撑新区制造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短板,提升现代商贸、金融、物流、研发设计等服务能力,在杭州湾南部新城核心区建设生产性服务中心。依托湿地和海洋温泉资源,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文旅融合产业。依托湿地资源、滨海资源,拓展文化旅游、体育健康等产业。至203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左右。
3、提质都市型现代农业
大力扶持农业观光产业。鼓励以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示范基地等为平台,引导农产品加工集聚发展。培育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乡村第三产业,加强田园综合体和乡村公园的规划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第28条重点产业功能布局
1、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
依托滨海创新发展核、慈溪中央创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杭州湾现代服务业核心,重点打造核心商务服务区,培育商务服务及文化旅游功能。慈溪中央创新区重点聚焦智慧经济,依托智力资源及教育资源优势,借力慈溪高铁枢纽的交通优势,加速创新服务等高端要素集聚。
2、先进制造业空间布局
依托南部片区、东部片区、西部片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基地。通过产业单元组织产业用地供给。南部片区重点强化产业服务、聚焦智慧经济,规划创新孵化、智慧经济、生命健康等产业单元。东部片区重点做强优势产业,聚焦汽车、智能装备两大核心产业。西部片区重点进行潜力预留,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智能机器人、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大科学装置等产业单元。
3、现代农业空间布局
依托中部田园带发展现代农业。依托胜山、庵东、崇寿、小曹娥等具备条件的乡村地区,探索建设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休闲创意农业,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形成以现代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综合体。
第二节 居住空间布局与住房供应
第29条居住空间布局
合理优化居住用地空间布局。提升居住品质,强化住房供应保障,到2035年,前湾新区规划居住用地面积约27.8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1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