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号空间站 中国的空间站计划全解读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天宫号空间站 中国的空间站计划全解读
本文核心词:任务概述
中国的空间站计划,最终目标是在低地轨道自主建设一个常驻的大型空间站,约60~180吨级。该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试验阶段于2011~2020年进行,包括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2020年之后开始正式组建常驻的“天宫号”空间站。
预计运营十年以上,至少采用三个轨道舱组成。将先发射无人空间实验室,而后再用运载火箭将载人飞船送入空间,与停留在轨道上的实验室交会对接,航天员从飞船的附加段进入空间实验室,开展工作。
航天员的生活必需品、工作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均由货运飞船运送。载人飞船停靠在实验室外,作为应急救生飞船,如果实验室发生故障,可随时载航天员返回,航天员工作完成后,也可乘飞船返回。
2011年9月29日,第一个先导试验型的空间站“天宫一号”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6年9月15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天宫二号”。预计将于2021年左右开始在轨组建自己的载人空间站,并开展大规模的空间试验。
试验阶段
根据载人航天工程的任务规划,中国在2011年9月29日发射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2016年9月15日发射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另外发射了4艘飞船——无人的“神舟八号”和载人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进行交会对接试验。
命名
中国的大型常驻空间站定名“天宫号空间站”。经过公众的投稿,同时结合科研人员与专家的意见,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于2013年10月底正式对外宣布了中国的载人空间站被命名为——“天宫”,货运飞船被命名为——“天舟”,实验舱I、II分别被命名为“问天”和“梦天”,此外,对各组成舱段也做了命名。
组成和布局
空间实验室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
实验舱:由密封的前锥段、柱段和后锥段组成:实验舱前锥段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支持与飞船的交会对接;柱段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必须的生存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等设备,就是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将航天员代谢废物的回收利用以及吸附剂的循环使用;
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