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前湾新区空间规划 20192035年 批后公布(10)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第46条海绵城市
近期重点落实滨海创新发展核海绵化建设,至2025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远期全面开展海绵化建设,至2035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第47条城市消防
以标准消防站责任区面积4-7平方公里为布置原则,规划设置15座普通消防站。充分利用河流、坑塘、水库等地表水作为消防水源,并严格按规范设置道路、消防取水点(码头)等可靠的取水设施,确保消防用水的可靠性。
第七章 规划实施保障
第一节 规划传导及管控
第48条完善规划体系
坚持“多规合一”,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协调各类规划,形成以空间规划为核心,以专项规划为支撑,以详细规划为保障的规划体系。完善下位空间规划衔接体系,通过制定片区详细规划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对具体地块用途和强度做出实施性安排,落实新区空间规划的目标与要求。
第49条规划管控机制
落实“三线管控”,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城镇开发边界,保障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
完善用途管控,下位详细规划的制定应根据新区空间规划的用地结构控制要求,深化地块的用途性质以及相关控制指标。
强化指标管控,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核心指标,作为下位规划监测、评估、考核的重要依据与标准。确保落实各类约束性指标,不得突破。
第50条管理政策创新
完善用地更新机制,提升工业用地混合度。探索工业用地性质调整、功能用途的分层混合,加大存量工业用地置换更新力度,调整现有的工业用地格局,重构生产单元。
通过制定开发区条例,进一步明确各产业区的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环境保护要求、开发资金的来源和使用、优惠和扶持政策、人才管理与政策等。通过“龙头企业园 紧密配套的中小企业专业园”的模式,确保产业链、创新链的完备,激励产业的创新和效率的提升。
第二节 规划体检、实施评估与调整完善
第51条规划体检与实施评估
建立规划定期评估制度,及时总结发现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及时调整规划实施策略。
第52条动态调整完善
建立公开、透明、制度化的动态调整完善机制,根据体检评估结果进行动态调整,合理修正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的分阶段安排,优化完善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的编制,实现规划动态维护,提升规划的适应性。前湾新区规划内容宜根据未来重大发展背景变化进行适时修改完善。
第三节 监督考核与公众参与
第53条监督考核机制
健全规划实施监管和考核问责制度,强化对规划实施的人大监督、公众监督、行政监督等多形式、多层次的监督检查,确保规划有序落地。
第54条公众参与
建立贯穿规划编制、实施、监督及城市治理全过程的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公众及时获取规划信息并有效反馈意见,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成为代表公众参与规划实施的主体,引导公众积极为城市发展建言
近期重点落实滨海创新发展核海绵化建设,至2025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远期全面开展海绵化建设,至2035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第47条城市消防
以标准消防站责任区面积4-7平方公里为布置原则,规划设置15座普通消防站。充分利用河流、坑塘、水库等地表水作为消防水源,并严格按规范设置道路、消防取水点(码头)等可靠的取水设施,确保消防用水的可靠性。
第七章 规划实施保障
第一节 规划传导及管控
第48条完善规划体系
坚持“多规合一”,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协调各类规划,形成以空间规划为核心,以专项规划为支撑,以详细规划为保障的规划体系。完善下位空间规划衔接体系,通过制定片区详细规划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对具体地块用途和强度做出实施性安排,落实新区空间规划的目标与要求。
第49条规划管控机制
落实“三线管控”,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城镇开发边界,保障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
完善用途管控,下位详细规划的制定应根据新区空间规划的用地结构控制要求,深化地块的用途性质以及相关控制指标。
强化指标管控,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核心指标,作为下位规划监测、评估、考核的重要依据与标准。确保落实各类约束性指标,不得突破。
第50条管理政策创新
完善用地更新机制,提升工业用地混合度。探索工业用地性质调整、功能用途的分层混合,加大存量工业用地置换更新力度,调整现有的工业用地格局,重构生产单元。
通过制定开发区条例,进一步明确各产业区的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环境保护要求、开发资金的来源和使用、优惠和扶持政策、人才管理与政策等。通过“龙头企业园 紧密配套的中小企业专业园”的模式,确保产业链、创新链的完备,激励产业的创新和效率的提升。
第二节 规划体检、实施评估与调整完善
第51条规划体检与实施评估
建立规划定期评估制度,及时总结发现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及时调整规划实施策略。
第52条动态调整完善
建立公开、透明、制度化的动态调整完善机制,根据体检评估结果进行动态调整,合理修正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的分阶段安排,优化完善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的编制,实现规划动态维护,提升规划的适应性。前湾新区规划内容宜根据未来重大发展背景变化进行适时修改完善。
第三节 监督考核与公众参与
第53条监督考核机制
健全规划实施监管和考核问责制度,强化对规划实施的人大监督、公众监督、行政监督等多形式、多层次的监督检查,确保规划有序落地。
第54条公众参与
建立贯穿规划编制、实施、监督及城市治理全过程的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公众及时获取规划信息并有效反馈意见,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成为代表公众参与规划实施的主体,引导公众积极为城市发展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