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复情感创伤(2)
2024-01-06 来源:文库网
David Burns把这种恶性循环称为情绪沮丧性循环,它会让人们对所有事都放任自流,摧毁一个人的动机。有这种恶性循环的人通常会有一个消极的想法:事情已经发生了,我做什么都没有意义了,我心情不好,我不想再考虑这件事了,我要忘记所有的事,这很容易,等时间长了我自然就忘了。
这种消极的想法在被创伤的时候是非常常见的而且确实很有吸引力。它会让你不想努力,不想改变,不想思考。你会和平常一样生活假装这件事不存在,或者干脆不去上班让自己在床上睡一天,或者每天带着微笑的面具把痛苦藏在心底不和别人说。
但这种情绪沮丧循环的结果就是创伤对你造成的伤害被压抑了下来,你虽然还是过着每天不变的日子,可是一旦你想起这段经历你就痛苦不堪;或者这段创伤经历对你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大的改变,如你本来是个乐于助人的人现在变成了一个冷漠或者虚情假意的人。你可能只是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收到了创伤,结果因为这种典型的情绪沮丧性循环,你开始觉得你不值得被别人爱,你就是一个注定孤老终生的人。
不过这种无作为主义当然也有好处,因为当人们懒得思考,不愿意回忆,回避创伤的时候,他们其实是获得了短暂的喘息。因为创伤造成的伤害太痛苦了,人们不愿意直面这种痛苦,就只能学鸵鸟一样假装这件事不存在。然而,如果创伤较大,我们自己却不积极自主地解决它带来的情绪,那么伤口是不会自己愈合的。当明白了这一点,我们的自我疗愈才算正是开始。
那么到底如何疗愈创伤带来的负面情绪呢?
情绪是内在小孩
情绪从某个层面而言,其实就是我们的“内在小孩”。除了内在小孩,我们的内心也有“内在父亲”和“内在母亲”。内在父亲偏理性,可以用全局观来分析事件的角度;而内在母亲是偏感性的,可以理解自己的情绪,拥抱自己,给与关怀和包容的态度。
有一种说法是,你在现实生活中怎么对待你的孩子,你就是怎么对待你内心里的“内在小孩”的。当你发现你不能明白孩子的想法,你的孩子也不再向你敞开心扉的时候,你应该做的是“倾听”而不是期望你的孩子能主动地来和你交流,更不是说教。对待你的内心小孩也是一样,当你发现生活出了问题,你最该做的不是回避问题,也不是企图用理性来压抑问题,而是“回归自身”,恢复与你自己的“内在小孩”的联结,这也就意味着“关注”你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