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豫章书院暴走大事件(7)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七天之后,从烦闷室出来,“小孩”和他的朋友都被打了十下龙鞭。
在豫章书院,逃跑是一项“大罪”。无论是在豫章书院,还是在其前身龙悔心理教育专修学校,都有严密的封锁网络。龙悔学校不仅铁门多,天空中也布满了铁网。多名学生回忆,在豫章书院,没有铁网的地方都是三米多的高墙,还有铁丝网,有的地方也用铁网封住了上方,宿舍楼的阳台和窗户都裹上了一层铁网。十年来,能够成功逃离学校的学生屈指可数。
在豫章书院待了一年多的旌介绍,2016年,有三名南昌本地学生趁宿舍二楼装修,铁网没装好,从阳台跳下,逃回家里,但最后都被抓了回来。“家里签了合同嘛。”旌说。
2012年5月,龙悔学校曾经发生一起集体逃离事件。后来的学生称之为“起义”,也有人称之为“暴动”。这次事件参与人数多达十几名,是豫章书院(龙悔学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逃离行动。
多名学生回忆,这一年,因为修建新校区(即现豫章书院),吴军豹抽调了大量男生(包括16岁以下学生)到工地干活,做小工。在此之前,学校也一直是全军事化管理,学生们全天都在进行体能训练,还常常遭受跑圈、蛙跳等体罚。一些学生不堪忍受,觉得每天生活得如同监狱里的劳改犯,想出去,回家。
十几名学生偷偷聚集在一起,策划逃跑。那一段时间,因为吴军豹忙于豫章书院建设,一些教官也去了新校区,龙悔学校管理出现松动。有一天,这些学生相约一同前去找执管大门钥匙的教官。
“他们铁了心要走,一开始求教官,跟他说理,说‘把钥匙给我们’,教官肯定不给,大家就把他绑起来,抢了钥匙,跑了。那时候失控啊,十几个跟着跑。只有三四个教官,看管不怎么严密。倒是没有打架,大家只顾着跑。一些外地学生,出去了也没地方去,本地的学生直接找到家里。最后大部分学生都找了回来,只有几个没有,可能那些家长也不让回来。”吴林(化名)是当时的在校生,他称自己没有参与,只是在一旁看。
事件发生之后的第二个月,豫章书院建成,吴军豹把龙悔学校和豫章书院合并。最后一批龙悔学校学生全部迁入新校区。吴林回忆:“我2012年初去龙悔,8月份离开豫章,总共待了半年,是龙悔的最后一批学生,豫章的第一批男生。我那时候才13岁。”
“有的逃出了三四个省,最后在收费站被抓回来。回来脱裤子当众打了龙鞭。”旌说,在龙悔学校,此前还有一起“学生起义”,老校区有六道门,十来名学生集体冲到第五扇门的时候被赶回去了。
张代是少数成功逃离而没被抓回的学生。他是“二进宫”,因为沉迷网络,2009年10月在父母的授意下,被教官抓进龙悔学校。2010年底,又被送去一次。
张代第二次被抓,依然是到老校区龙悔学校,照例关进烦闷室。第二天,陈骁(化名)也关进了他那间屋子。陈骁是南昌本地的中学生,喝了摇头水,被父母送进豫章书院“戒毒”。张代和他聊天,发现他想逃跑。他们和另外三人便开始一起策划如何跑出去。
从小黑屋刚放出来,陈骁趁教官休息的时候,在办公室偷了一台手机,准备打电话向外面求救。他刚摸出手机,还没来得及打电话,便被教官看见。教官打了几十下戒尺。他两只手被打之后,肿得像包子,上厕所连皮带都解不动,还是张代帮他解的。
他们在观察了学校的各个角落之后,发现想逃出去只有翻墙才有可能成功。在张代被抓进豫章书院的第十五天,早晨6点,天还是黑的。张代等五人在书院集中晨跑结束后,趁大家都在洗漱,借着天黑,抱着棉被和大衣,避开了教官的视野,跑到一片围墙下。围墙有三米多高,顶部拉着铁丝网,网上挂着锋利的刀片。陈骁踩在张代的肩上,怕铁丝网有电,用棉被和大衣把铁丝网裹得严严实实,爬到棉被上,然后把其他人拉上围墙,从上面跳了出去。
他们不知道学校位于何处,只是拼命地往一个方向跑,在一片工业园区找到一家废弃的工厂,躲在厕所里。他们每人手上拿了一块砖头,商量好一有人进来,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砸。
“不是我夸大事实,如果要是被抓回去了,少不了挨龙鞭,屁股说得夸张一点肯定要开花。”张代后来向《南方人物周刊》回忆,他们一直躲到中午,没发现动静,就开始往马路上跑,拦了一辆农用车,说自己是被传销骗了,刚跑出来。
最近,一名参与豫章书院事件维权的志愿者透露,他们调查发现,吴军豹为了建设学校,向周边村民融了一部分资金,因此一些村民也会协助学校抓回跑出去的学生。张代也是因为这种担心,不敢对农用车司机说实话。
不过,农用车司机很热心,免费把他们捎到钢铁学校门口。五人拦了一辆五菱之光牌黑的士,一路奔到陈骁位于南昌湾里区的家里。陈骁父母看到儿子手上的包扎,很吃惊,就给学校打电话,不再送儿子回去,同时联系张代父母,解释事情原委。张代父母知道学校里的情况,到南昌接他,并要求学校退款,但只要回了一部分。张代跟着父母回了家。
“我们那时候在外面,也没有找到。五个人全部回家,打电话回学校,后来不了了之了。”谌震觉得他们几人蛮厉害。他当时是学生校长,可以跟着出去一起找人。
在豫章书院,逃跑是一项“大罪”。无论是在豫章书院,还是在其前身龙悔心理教育专修学校,都有严密的封锁网络。龙悔学校不仅铁门多,天空中也布满了铁网。多名学生回忆,在豫章书院,没有铁网的地方都是三米多的高墙,还有铁丝网,有的地方也用铁网封住了上方,宿舍楼的阳台和窗户都裹上了一层铁网。十年来,能够成功逃离学校的学生屈指可数。
在豫章书院待了一年多的旌介绍,2016年,有三名南昌本地学生趁宿舍二楼装修,铁网没装好,从阳台跳下,逃回家里,但最后都被抓了回来。“家里签了合同嘛。”旌说。
2012年5月,龙悔学校曾经发生一起集体逃离事件。后来的学生称之为“起义”,也有人称之为“暴动”。这次事件参与人数多达十几名,是豫章书院(龙悔学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逃离行动。
多名学生回忆,这一年,因为修建新校区(即现豫章书院),吴军豹抽调了大量男生(包括16岁以下学生)到工地干活,做小工。在此之前,学校也一直是全军事化管理,学生们全天都在进行体能训练,还常常遭受跑圈、蛙跳等体罚。一些学生不堪忍受,觉得每天生活得如同监狱里的劳改犯,想出去,回家。
十几名学生偷偷聚集在一起,策划逃跑。那一段时间,因为吴军豹忙于豫章书院建设,一些教官也去了新校区,龙悔学校管理出现松动。有一天,这些学生相约一同前去找执管大门钥匙的教官。
“他们铁了心要走,一开始求教官,跟他说理,说‘把钥匙给我们’,教官肯定不给,大家就把他绑起来,抢了钥匙,跑了。那时候失控啊,十几个跟着跑。只有三四个教官,看管不怎么严密。倒是没有打架,大家只顾着跑。一些外地学生,出去了也没地方去,本地的学生直接找到家里。最后大部分学生都找了回来,只有几个没有,可能那些家长也不让回来。”吴林(化名)是当时的在校生,他称自己没有参与,只是在一旁看。
事件发生之后的第二个月,豫章书院建成,吴军豹把龙悔学校和豫章书院合并。最后一批龙悔学校学生全部迁入新校区。吴林回忆:“我2012年初去龙悔,8月份离开豫章,总共待了半年,是龙悔的最后一批学生,豫章的第一批男生。我那时候才13岁。”
“有的逃出了三四个省,最后在收费站被抓回来。回来脱裤子当众打了龙鞭。”旌说,在龙悔学校,此前还有一起“学生起义”,老校区有六道门,十来名学生集体冲到第五扇门的时候被赶回去了。
张代是少数成功逃离而没被抓回的学生。他是“二进宫”,因为沉迷网络,2009年10月在父母的授意下,被教官抓进龙悔学校。2010年底,又被送去一次。
张代第二次被抓,依然是到老校区龙悔学校,照例关进烦闷室。第二天,陈骁(化名)也关进了他那间屋子。陈骁是南昌本地的中学生,喝了摇头水,被父母送进豫章书院“戒毒”。张代和他聊天,发现他想逃跑。他们和另外三人便开始一起策划如何跑出去。
从小黑屋刚放出来,陈骁趁教官休息的时候,在办公室偷了一台手机,准备打电话向外面求救。他刚摸出手机,还没来得及打电话,便被教官看见。教官打了几十下戒尺。他两只手被打之后,肿得像包子,上厕所连皮带都解不动,还是张代帮他解的。
他们在观察了学校的各个角落之后,发现想逃出去只有翻墙才有可能成功。在张代被抓进豫章书院的第十五天,早晨6点,天还是黑的。张代等五人在书院集中晨跑结束后,趁大家都在洗漱,借着天黑,抱着棉被和大衣,避开了教官的视野,跑到一片围墙下。围墙有三米多高,顶部拉着铁丝网,网上挂着锋利的刀片。陈骁踩在张代的肩上,怕铁丝网有电,用棉被和大衣把铁丝网裹得严严实实,爬到棉被上,然后把其他人拉上围墙,从上面跳了出去。
他们不知道学校位于何处,只是拼命地往一个方向跑,在一片工业园区找到一家废弃的工厂,躲在厕所里。他们每人手上拿了一块砖头,商量好一有人进来,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砸。
“不是我夸大事实,如果要是被抓回去了,少不了挨龙鞭,屁股说得夸张一点肯定要开花。”张代后来向《南方人物周刊》回忆,他们一直躲到中午,没发现动静,就开始往马路上跑,拦了一辆农用车,说自己是被传销骗了,刚跑出来。
最近,一名参与豫章书院事件维权的志愿者透露,他们调查发现,吴军豹为了建设学校,向周边村民融了一部分资金,因此一些村民也会协助学校抓回跑出去的学生。张代也是因为这种担心,不敢对农用车司机说实话。
不过,农用车司机很热心,免费把他们捎到钢铁学校门口。五人拦了一辆五菱之光牌黑的士,一路奔到陈骁位于南昌湾里区的家里。陈骁父母看到儿子手上的包扎,很吃惊,就给学校打电话,不再送儿子回去,同时联系张代父母,解释事情原委。张代父母知道学校里的情况,到南昌接他,并要求学校退款,但只要回了一部分。张代跟着父母回了家。
“我们那时候在外面,也没有找到。五个人全部回家,打电话回学校,后来不了了之了。”谌震觉得他们几人蛮厉害。他当时是学生校长,可以跟着出去一起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