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豫章书院暴走大事件(4)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不过,他在学校一直让自己保持清醒,冷静,“在里面一不闹事,二经常反省自己。”第四个月,他被吴军豹任命为学生校长。
在担任学生校长期间,他的主要工作是协助教官进行管理。学生校长无权直接决定如何处罚,如果他想处罚人,需要写一份报告,向校长申请批准处罚,校长基本上都会同意。因为权力较大,很多学生都愿意和学生校长搞好关系。
“学生校长是有权力可以记学生名字。记了名字的然后就会挨戒尺什么的。”周文亮说。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南方人物周刊》曾多次尝试联系吴军豹,但未获回音。
2013年12月8日,江西南昌豫章书院,学生参加晨仪,礼拜孔子像 图 / 狐一衣
秩序
秩序从烦闷室开始。度过在烦闷室的七天,才能正式成为豫章书院的学生。秩序带来的威严,开始真正降临到每一个人的头上,一直延续到离开学校。
每天早晨5点半吹哨,起床,集合,参加晨仪,礼拜孔子像,诵经,之后打扫卫生,吃饭、上课、训练、洗浴、自习,任何一个环节,只要慢了,稍有差错,都会被记名字,挨戒尺。
在学校里,男女生都不允许交谈、传纸条,上课必须目不斜视等,各种成文不成文的规矩无数。其中被学生称为“三大高压线”的是:不准顶撞老师、不准逃学、不准恋爱。秩序的维持主要依靠戒尺、龙鞭、体罚和关小黑屋。晚上9点,开始当天的“考德”,惩罚违规学生。
姗姗从烦闷室出来当天就被打了戒尺。因为之前她在烦闷室里时,老师给了一张打印了文言文的A4纸,她没有全部背下来。晚上“考德”,她被一名女老师打了13下戒尺。第一下打到掌心,就觉得火辣辣的疼。她手腕上留着一棱一棱的尺子印,手心像水肿一样,很软,很烫。“她咬着牙打,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狠心。”处罚结束,她哭了,觉得没希望。
在这之后,为了少受皮肉之苦,她一直比较“狡猾”,不闹。但依然难免违规,因为规矩太多。她曾见过一名女孩子因为洗澡速度比较慢,被老师记名,晚上挨了戒尺。学校的女生卫生间只有七八个水龙,热水不足,需要轮流洗澡,每天20人。“冬天特冷,如果不是说特别脏,有的时候我就不洗。被老师发现没洗澡,或者头发出油,当天晚上都会挨打。”
旌从小黑屋出来之后第三天便挨了戒尺,也是因为没有背好课文。晚上“考德”的时候,老师念到她的名字,拿着戒尺在她手心打了十下。她的左手肿了,到第二天才消退。第一次挨罚,心里只有害怕。从这以后,她几乎每天都会挨戒尺,最少5下,多的时候二十几下,最后两只手掌都长了一层厚厚的茧。
孙璇(化名)从小黑屋出来不久也挨了戒尺。2013年,她16岁,刚到学校,睡不好觉。每天还没吹起床哨,她就醒了,没事可做。也为了节省时间,便提前爬起来刷牙、洗脸、叠被子。被同住在寝室里的生活老师发现,打了五下戒尺。她不敢反抗,之前看过一些同学反抗之后被打得更狠。挨完罚,必须面带微笑,向老师鞠90度躬,说一声“感谢老师教诲”。
后来几次睡不着,她都偷偷地早起,有时候还是会被老师发现,挨了戒尺。“怕你有什么小动作逃跑。”孙璇认为。挨了多次打,她再不敢早起,醒了也只是躺在床上瞪着眼睛,一直等起床哨。
戒尺是33厘米长的直尺,边角比较尖。多名学生告诉《南方人物周刊》,学校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戒尺都是钢尺,最近两年才换成了竹质。吴军豹曾否认钢尺之说。豫章书院前教官田丰介绍,戒尺是竹子做的,上面刻着三字经之类。豫章书院的教师和教官,每人配备了一把。“打断了很多根。”
用戒尺惩罚学生,每名教师(教官)的执法尺度不一样。“如果遇到性格好的老师,她不会使劲地打,但是手也会红,也很疼。”孙璇回忆,有一名班主任,每次使用戒尺都收着劲打。但大多数老师并不这样。
“我见过最大力的教官,把戒尺举过头顶,跳起来打。那个学生的手瞬间就往下坠,打一下就已经红肿起来了。我看着都疼。我见过一个学生被罚,一个教官使劲打了一半,另一个教官就使出更大的力气,像是比力气。”
有的学生在挨罚时被戒尺的边缘划伤,流了血,老师就换一只手继续打。“有的人可能第一次挨打,没有经验。手要绷得很紧很直,才不至于被戒尺边角刮坏。”孙璇说,这是她挨打的经验。
“打戒尺对于学生来说天天都有,稀松平常,我觉得这种手段太强硬,处罚力度也太大了,普通人承受不来这种打法。”田丰说,“龙鞭就比较少打,但是打一次真的是痛很久。”
打龙鞭是豫章书院里最严厉的惩罚,一般用于处罚逃跑、恋爱、打架和顶撞老师的学生。田丰称,龙鞭的材质类似于塑料,有一个手臂长,手指头粗细,有韧性,打下去就是呼的一道风。校长任伟强解释,其材质为竹炭纤维。
在担任学生校长期间,他的主要工作是协助教官进行管理。学生校长无权直接决定如何处罚,如果他想处罚人,需要写一份报告,向校长申请批准处罚,校长基本上都会同意。因为权力较大,很多学生都愿意和学生校长搞好关系。
“学生校长是有权力可以记学生名字。记了名字的然后就会挨戒尺什么的。”周文亮说。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南方人物周刊》曾多次尝试联系吴军豹,但未获回音。
2013年12月8日,江西南昌豫章书院,学生参加晨仪,礼拜孔子像 图 / 狐一衣
秩序
秩序从烦闷室开始。度过在烦闷室的七天,才能正式成为豫章书院的学生。秩序带来的威严,开始真正降临到每一个人的头上,一直延续到离开学校。
每天早晨5点半吹哨,起床,集合,参加晨仪,礼拜孔子像,诵经,之后打扫卫生,吃饭、上课、训练、洗浴、自习,任何一个环节,只要慢了,稍有差错,都会被记名字,挨戒尺。
在学校里,男女生都不允许交谈、传纸条,上课必须目不斜视等,各种成文不成文的规矩无数。其中被学生称为“三大高压线”的是:不准顶撞老师、不准逃学、不准恋爱。秩序的维持主要依靠戒尺、龙鞭、体罚和关小黑屋。晚上9点,开始当天的“考德”,惩罚违规学生。
姗姗从烦闷室出来当天就被打了戒尺。因为之前她在烦闷室里时,老师给了一张打印了文言文的A4纸,她没有全部背下来。晚上“考德”,她被一名女老师打了13下戒尺。第一下打到掌心,就觉得火辣辣的疼。她手腕上留着一棱一棱的尺子印,手心像水肿一样,很软,很烫。“她咬着牙打,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狠心。”处罚结束,她哭了,觉得没希望。
在这之后,为了少受皮肉之苦,她一直比较“狡猾”,不闹。但依然难免违规,因为规矩太多。她曾见过一名女孩子因为洗澡速度比较慢,被老师记名,晚上挨了戒尺。学校的女生卫生间只有七八个水龙,热水不足,需要轮流洗澡,每天20人。“冬天特冷,如果不是说特别脏,有的时候我就不洗。被老师发现没洗澡,或者头发出油,当天晚上都会挨打。”
旌从小黑屋出来之后第三天便挨了戒尺,也是因为没有背好课文。晚上“考德”的时候,老师念到她的名字,拿着戒尺在她手心打了十下。她的左手肿了,到第二天才消退。第一次挨罚,心里只有害怕。从这以后,她几乎每天都会挨戒尺,最少5下,多的时候二十几下,最后两只手掌都长了一层厚厚的茧。
孙璇(化名)从小黑屋出来不久也挨了戒尺。2013年,她16岁,刚到学校,睡不好觉。每天还没吹起床哨,她就醒了,没事可做。也为了节省时间,便提前爬起来刷牙、洗脸、叠被子。被同住在寝室里的生活老师发现,打了五下戒尺。她不敢反抗,之前看过一些同学反抗之后被打得更狠。挨完罚,必须面带微笑,向老师鞠90度躬,说一声“感谢老师教诲”。
后来几次睡不着,她都偷偷地早起,有时候还是会被老师发现,挨了戒尺。“怕你有什么小动作逃跑。”孙璇认为。挨了多次打,她再不敢早起,醒了也只是躺在床上瞪着眼睛,一直等起床哨。
戒尺是33厘米长的直尺,边角比较尖。多名学生告诉《南方人物周刊》,学校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戒尺都是钢尺,最近两年才换成了竹质。吴军豹曾否认钢尺之说。豫章书院前教官田丰介绍,戒尺是竹子做的,上面刻着三字经之类。豫章书院的教师和教官,每人配备了一把。“打断了很多根。”
用戒尺惩罚学生,每名教师(教官)的执法尺度不一样。“如果遇到性格好的老师,她不会使劲地打,但是手也会红,也很疼。”孙璇回忆,有一名班主任,每次使用戒尺都收着劲打。但大多数老师并不这样。
“我见过最大力的教官,把戒尺举过头顶,跳起来打。那个学生的手瞬间就往下坠,打一下就已经红肿起来了。我看着都疼。我见过一个学生被罚,一个教官使劲打了一半,另一个教官就使出更大的力气,像是比力气。”
有的学生在挨罚时被戒尺的边缘划伤,流了血,老师就换一只手继续打。“有的人可能第一次挨打,没有经验。手要绷得很紧很直,才不至于被戒尺边角刮坏。”孙璇说,这是她挨打的经验。
“打戒尺对于学生来说天天都有,稀松平常,我觉得这种手段太强硬,处罚力度也太大了,普通人承受不来这种打法。”田丰说,“龙鞭就比较少打,但是打一次真的是痛很久。”
打龙鞭是豫章书院里最严厉的惩罚,一般用于处罚逃跑、恋爱、打架和顶撞老师的学生。田丰称,龙鞭的材质类似于塑料,有一个手臂长,手指头粗细,有韧性,打下去就是呼的一道风。校长任伟强解释,其材质为竹炭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