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梦寻勺圃(7)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此后的路,比较顺畅。民国元年(1912)四月,张伯英由南京转赴北平,出任民国政府陆军部编纂,次年,改任陆军部秘书。民国四年(1915),兼任徐树铮所办北平正志学校教习,教授国学及书法。民国五年(1916),出任民国政府国务院秘书,兼陆军部秘书。民国六年(1917)获准拓印故宫所藏《三希堂帖》及《快雪堂法书》,并作校勘。触摸皇家珍存秘藏,让张伯英深受启迪,从此,他告别了残存的那点江湖情结,而获得了纵贯古今的庙堂气度。
民国七年(1918)一月二十八日(丁巳年腊十六日),张伯英于隆福寺书肆购得宋拓弘文馆本王羲之“十七帖”。带回寓所,与溥原公鉴赏。千古名帖,父子同阅,欣欣之意,不能自已。溥原公特作阅帖赞,命先生书于“十七帖”后。自兹,张伯英遂以“小来禽馆”名其书斋,并特制“铜山张氏小来禽馆”印,钤于是帖之卷首。这一年,张伯英出任国务院秘书厅帮办。次年,因病请辞帮办职及陆军部秘书职,仍以“参议上行走”,留厅视事。民国九年,溥原公去世;民国十二年,陈夫人去世。张伯英葬先人于榆庄西二里之王桥西、塔山之前。张伯英请挚友、光绪解元、京师大学堂教授、正志中学教务长姚永概为父亲撰述墓志铭。这则墓志铭借张从仁之口,说出了对张伯英兄弟的评价:

梦寻勺圃


“吾兄诸子,伯英得其学,铭让得其勤,猷让得其慎,循让得其淡。至于志行坚卓,兄所独也。”
治丧毕,张伯英在徐州居数月,会亲访友、诗歌唱和之外,还搜集了十余方汉画像石,并得拓片数幅。无意之间,张伯英成了徐州汉画像石的首位收藏家与研究者。这一时期他收藏的汉画像石,在共和国建立后由其次子恺慈(孝遐、晓霞)全部捐赠国家,成为日后建成的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最初的珍藏,。
民国十三年(1924),张伯英五十四岁。年初开始,他将自民国十一年夏天手录所藏的北魏墓志一百零九篇装订成册。过录全用正楷,深得北碑神韵;因意在存文,故既有文史价值,又可以窥见张伯英小楷功力。
同年,张伯英就任民国临时执政府秘书,这一年,一位日本人委托中介,欲以二万大洋购买先生所藏“十七帖”馆本。先生执于善本国宝不可流于外人之手而拒之。
秘书长。虽政务繁巨,但稍有闲暇,先生即投身碑帖研究。当年春,他喜获包世臣手稿四通,内有《十七帖疏证稿》。同时,他再次获准拓印《三希堂帖》数通,续为校勘。因恐善本流失,张伯英特将《十七帖》馆本转售教育部。入冬,北风萧杀,京华奇寒,从河北廊坊传来惊天噩耗,先生同窗挚友徐树铮将军被冯玉祥部下刺杀。

梦寻勺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