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梦寻勺圃(2)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儒,柔也。”这是《说文》的权威阐释。
大抵为了遏制“伯英”这个名字的“英霸(伯)”之气,先生的谱名被定为“启让”,与“让”字呼应,先生的字选了“勺圃”二字。“让”字,最早见《尚书·尧典》:“允恭克让。”那是宏扬帝王之德的褒词。“勺圃”,直解为“一勺之圃”,真是小而又小的一方生存空间。
或许这就是“儒”的宿命。在一个封杀了“儒”的“后秦”时代,张伯英被禁锢了政治生命之后,大约只能“游于艺”了——这还是孔圣先师的教导;而遗憾在于,此时的“艺”,早已舍弃了“六艺”中礼、乐、射、御、教的必修科目,仅留一片“书”的方寸。

梦寻勺圃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以“书家”鸣世,非张伯英先生素志也明。
榆庄远眺
2004年春夏之交,为撰写《徐州历史文化丛书》的《徐州名人》卷,我请孙统义先生引领,初访张伯英先生的桑梓之地铜山县三堡镇榆庄村。绕庄有碧水如带,远眺有青山为屏,惊叹是一处风水宝地。
在先生的书法传人孙鸿啸老人的农家小院,听孙先生说张家旧事。鸡鸣犬吠之声,穿透百年岁月,从西南面的张家老宅传来,让我眩惑于“今”即是“昔”,“昔”即是“今”,在今昔迭印中,张伯英先生的青春岁月已经永远留在了榆庄。
清同治十年七月二十四日(1871年9月8日),张伯英诞生于榆庄故宅。名讳伯英,谱名启让,字勺圃,一字少溥,成年后又别署云龙山民、榆庄老农,晚号东涯老人。
榆庄还叫榆庄,但今日的榆庄人已不再是当日的榆庄人。低徊俯仰于绿杨烟霭之中,哪一片世纪的砖瓦,还能向我诉说张伯英先生的童稚与青春?

梦寻勺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