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知识

宁波市前湾新区空间规划 20192035年 批后公布(3)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第一章总则
第1条编制目的
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浙江省“四大”战略要求,指导前湾新区国土空间保护与利用,体现新时代发展理念,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地区,特此编制《宁波市前湾新区空间规划》。
本规划是宁波市级特定片区的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是对新区国土空间保护与利用的纲领性安排,重点在于对新区目标定位、空间结构、发展模式、重大要素的总体部署。具体用地布局、村庄布点等内容在下一步详细规划中落实。
第2条规划原则
1、坚持开放协同,融入区域;
2、坚持生态优先,集约紧凑;
3、坚持创新引领,动能转换;
4、坚持以人为本,产城融合;
5、坚持统筹发展、跨区协作。
第3条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20年施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施行)
4、 《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
5、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
6、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年印发)
7、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8、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9、 《浙江省大湾区建设行动计划》
10、《宁波2049城市发展战略》
11、《宁波前湾新区发展规划》
第4条规划范围
前湾新区规划范围为杭州湾新区、中意(宁波)生态园、慈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环杭州湾创新中心等区块围合而成滨海连片空间,东至寺马线——胜山镇边界——水云浦,南至四塘横路——长河镇边界——潮塘横江——新城大道——明州大道,西至余姚临山镇边界,北至十二塘,总面积约604平方公里。
同时,将余姚市泗门镇、小曹娥镇、朗霞工业园区,慈溪市中心城区宗汉、浒山、古塘、白沙路街道,作为新区产业功能、空间布局的一体化地区,纳入联动区范围进行整体谋划。
第5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9年至2035年,近期到2025年,远期到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第二章 发展目标
第6条目标愿景
到2025年,初步建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战略大平台,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杭州湾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之城。
到2035年,基本建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战略大平台,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杭州湾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之城。
第7条规划指标
1、经济社会发展
规划至2035年新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125万人,人均GDP力争达到30万元左右,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70%,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0%,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5%左右。
2、资源环境约束
规划至2035年,生态保护红线范围面积不低于8.4平方公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与现状不减少,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81平方公里以内,总体国土开发强度控制在40%以下。
3、国土空间保护
规划至2035年,新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上级下达的指标要求,林地保有量达到12.8平方公里左右,湿地面积达到67.5平方公里左右,海洋保护区基本功能区面积保持在10.1平方公里。
4、空间利用效率
规划至2035年,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不突破232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30平方米/人以内,力争单位建设用地GDP达到20亿元/平方公里。
5、生态整治修复
规划至2035年,新区地表水水环境功能达标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新区单位GDP能耗下降至0.3吨标煤以内。联通河网水系,河湖水面率提升至8%左右,PM2.5年均浓度明显下降。
6、城乡品质提升
力争至2035年人均绿地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人,建成区全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步行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达到80%。
第三章 国土空间格局
第一节 区域国土空间协调
第8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融入网络化空间格局,新区应当重点强化沪甬、杭甬沿湾发展廊道,提升前湾新区与上海、杭州、宁波等区域发展极的联系能力。
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与上海、宁波、杭州及杭州湾湾区各城市间的道路和轨道网络对接,推进沿湾、跨湾交通走廊建设。实现前湾与虹桥、萧山等重要枢纽节点的直连直通。
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保护沿湾湿地滩涂等生态资源,加强跨界地区的生态协同治理与设施协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