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杂谈趣闻

晋国为什么是三家分晋(它明明有六卿啊)(3)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胥童在铲除郤氏的过程中,顺势将执政的正卿栾书和上军将荀偃(分支为中行氏和智氏)逮捕。后来,栾氏联合中行氏杀死了胥童。从此,胥氏消失于晋国政坛。
栾氏也是晋国公族,栾氏先祖为晋靖侯之孙栾宾的后代,因栾宾封于栾邑(今河北栾城一带),其后代以栾为氏,世代为晋国卿士。城濮之战中,栾宾之孙栾枝曾立下战功,先后担任下军将和上军将。
栾枝之孙栾书曾为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三朝正卿,因杀死晋厉公拥立晋悼公而建有新功,使得栾氏骄横,树敌甚多。
栾书的孙子栾盈,其母栾祁与人私通,并私吞了栾氏的家产。栾祁怕栾盈讨伐自己,便联合与栾氏有矛盾的范氏诬陷栾盈意图叛乱,栾盈不得已而反晋。后来,栾盈被杀,栾氏也被灭族,只有栾鲂逃到宋国,史称“栾氏之乱”。
紧接着,晋国的六卿又诛杀了祁氏、羊舌氏两家,把祁氏的采邑分为七县,羊舌氏的采邑分为三县,两家的土地被六卿瓜分。
至此,晋国十一家六卿家族仅剩韩氏、赵氏、魏氏、智氏、范氏和中行氏六家。“六卿强,公室卑”的局面正式形成,晋国的政权完全由六卿垄断,晋国的国君形同虚设。
六卿并立的局面形成之后,他们相互兼并的步伐进一步加剧。六卿为了扩展实力,兼并他族,都在积极地采取措施,为即将到来的大争斗作准备。

晋国为什么是三家分晋(它明明有六卿啊)


赵氏家族将向北发展作为既定方针,并营建晋阳城作为根据地;范氏的采邑在随地(今山西介休)和范第(今河南范县),今天的河南北部是其主要根据地;魏氏则以魏地(今山西芮城)和安邑为中心,占有今天山西运城的大部分地区;韩氏以平阳为根据地;中行氏和智氏同祖,同出于荀氏,中行氏采邑不明,智氏的采邑在智地(今山西临猗)。
六卿为了争夺土地,还开启了春秋战国时代的田制改革。原先晋国以百步为亩,卿大夫们为笼络民众,在自己的领地上废除了步百为亩的旧亩制。赵氏以240步为一亩,韩氏、魏氏是200步为一亩,范氏、中行氏以160步为一亩,智氏是以180步为一亩。其中以赵氏的让利最大,土地面积增加了,但并没有增加赋税,对此深得民众的拥护。
春秋末期,由于兼并战争的需要,养士之风开始盛行。晋国的六卿也收养谋臣斗士,这些士人也为家主立下了汗马功劳。例如董安于是赵鞅的贤臣,足智多谋;智氏的家臣豫让,为了感谢智伯的知遇之恩,不惜漆身毁容、吞炭变声,为其报仇。这些谋士在六卿的兼并斗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战胜自己的政敌,晋国的六卿分别与列国的大家族结成了联盟,以作外援。晋国六卿中,国际背景最为复杂的是范氏。
范氏主要负责晋国外交,他们参与了诸侯国会盟、与楚国弭兵、平定周王室叛乱等等活动,当时的范氏与鲁国的季平子交往甚密。
晋国六卿联合晋国以外的力量,使得之后六卿之间的兼并战争演变成了几个国家的混战。
充实的准备工作早已让六卿迫不及待,就在此时,一场连环大战使得六卿之间刀兵相见,开始了他们雄睨已久的兼并计划。
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由赵氏宗族内部的矛盾引发的。起因是赵氏家族的宗主赵鞅要求邯郸大夫赵午,将昔日卫国进贡给赵氏的五百户良民从邯郸迁往晋阳。
当时正值齐国进犯晋国,赵午就请求宗主赵鞅延迟一些时日。赵鞅对此非常不满,便将赵午召到晋阳杀了。
赵午不但是赵氏家族的旁支小宗,也是中行氏的外甥。于是,中行氏的中行寅便联合亲家范氏的范吉射攻打赵鞅。
中行氏和范氏在战场上取得优势后,就开始计划废掉晋定公,另立新君,这使得晋国的民心逐渐倾向于晋定公。
随后,晋定公和韩氏、魏氏、智氏联手,击败了范氏和中行氏。范吉射和中行寅逃往了卫国的朝歌(今河南淇县)。
韩氏、魏氏和智氏扭转战局之后,召回赵鞅,让其继续担任正卿。赵鞅和韩氏、魏氏、智氏举行盟誓,达成了同盟关系。第二年,赵氏、韩氏、魏氏和智氏的联军包围了朝歌。
齐景公之前曾与包括卫国在内的多个诸侯国订立反晋盟约。这次晋军入侵卫国之后,齐国、宋国、鲁国、郑国等国纷纷派出援兵,救援被围困在朝歌的范氏和中行氏。

晋国为什么是三家分晋(它明明有六卿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