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杂谈趣闻

晋国为什么是三家分晋(它明明有六卿啊)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晋国有六卿为何是三家分晋?历史上,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一般以公元前546年的晋、楚两国弭兵会盟为分水岭。在此之前的政治格局是王室衰微,大国争霸;在此之后的政治格局则是公室衰微,卿大夫专权。这一点在当时的晋国表现的尤为突出。

晋国为什么是三家分晋(它明明有六卿啊)


晋国的卿大夫在自己的封邑内不但可以设立官职,还可以建立军队,并征收赋税。他们的封邑犹如一个独立的小王国,而卿大夫相当于这个小王国的君主。
卿大夫在晋国的朝堂上出将入相,掌握着晋国的政治和军事等实权。正是在这样的特权和优势下,卿大夫势力得以迅速发展,到了春秋中后期,使得晋国最终形成了权力下移、 政在私门的政治局面。之所以如此,还得从晋文公说起。
晋献公时,发生了“骊姬之乱”,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后来,公子重耳在秦穆公派兵护送下返回晋国,杀死晋怀公之后,重耳成为晋国的国君,即晋文公。
晋文公即位之后,重用魏犨、赵衰、贾佗、先轸、狐偃等贤臣辅佐治理国家,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使得晋国的国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晋文公四年,楚国派往齐国和晋国的使者,不向必经之地的宋国和郑国行借道之礼,为此宋国直接杀了楚国的使者。楚成王一怒之下联合同盟诸侯包围了宋国,于是宋国派公孙固前往晋国求援。
昔日晋文公流亡之际,宋襄公对其不仅以国礼相待,还赠其马匹。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厚恩,晋文公必须救援宋国。
晋文公在出兵援宋前创建了三军,每军各设一名将、佐,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中中军将为正卿,执政晋国,称为“三军六卿”。 六卿出将入相,掌管晋国军政大事,是中国最早的内阁制度。
晋文公这次的人事任命,地位从高到低分别是:中军将为郤榖、中军佐为郤溱;上军将为狐偃、上军佐为狐毛;下军将为栾枝、下军佐为先轸。并任命赵衰为卿,荀林父驾战车,魏犨担当车右。
这些人便是最早的晋国六卿,包含了荀氏、赵氏、郤氏、狐氏、先氏、栾氏、魏氏。荀氏又分出中行氏和智氏,再加上后来成为卿大夫世家的韩氏、胥氏和范氏三家,形成了晋国十一个卿大夫世家。
这十一个家族中,郤氏、栾氏、胥氏、先氏、韩氏和狐氏六个家族属于晋国公族,智氏、中行氏、魏氏三个家族是与晋国一同获封的其他诸侯国的后裔,这九个家族都源自周王室姬姓。范氏之先祖为祁姓,赵氏出自嬴姓,他们是与姬姓没有任何关系的外姓。
城濮之战,晋国大败楚国。随后,晋文公召集天下诸侯举行了“践土之盟”,确定了霸主地位。晋文公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一跃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二位霸主。
后来,为了应对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晋文公在三军的基础上,又增设了三行,即中行、右行和左行。按照礼制,只有周天子才可以拥有六军,因此晋文公在三行中只设立了将,晋国的军制变为了“三军三行九卿”。
不久之后,晋文公裁撤了三行,同时增设了新二军,即新上军和新下军,晋国的军制又变为了“五军十卿”。
晋襄公时,由于短时间内有四位卿大夫相继去世,于是晋国的军制又恢复为“三军六卿”。

晋国为什么是三家分晋(它明明有六卿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