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管理在妇产科的应用 – 妇产科论文(2)
2022-04-22 来源:文库网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于2019年7月起实施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人员分级管理制度,以妇产科4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实施分级管理制度前后离职或中长期请假未能参与的护理人员。48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0~52岁,平均(37.4±7.9)岁;学历:大专28名,本科20名;工作年限1~30年,平均(14.8±5.7)年;职称:初级23名,中级24名,高级1名。2019年1—6月实施传统管理模式,为实施前。2019年7—12月实施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分级管理实施后,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实施前采用传统管理模式,根据医嘱将患者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特级需转至ICU,其余级别由妇产科给予相应级别的护理,其余不做要求。
实施后采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分级管理,即以护理人员资历、职称和能力作为评判标准进行分级,规定不同护理级别由不同级别护理人员负责,具体操作为:(1)实施前准备。将妇产科护理人员分为N1-M25个等级,划分相应等级护理人员服务项目,建立“岗位说明书”,并完善分级培训制度、薪酬管理制度和晋升制度。(2)实施方法:将48名护理人员分为4个小组,均包含各等级护理人员,由1名M1级或M2级护理人员作为组长。组长负责该组排班、培训、考核及具体工作安排,并负责监督和管理本组护理人员质量。妇产科采用的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分级管理体系见表1。1.3观察指标(1)护理人员质量。由科室主任和护理人员依照《医院临床护理人员质量安全评审指南》[3-4]对护理质量按月进行考核,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以6个月平均评分作为护理质量评分。
1.1临床资料我院于2019年7月起实施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人员分级管理制度,以妇产科4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实施分级管理制度前后离职或中长期请假未能参与的护理人员。48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0~52岁,平均(37.4±7.9)岁;学历:大专28名,本科20名;工作年限1~30年,平均(14.8±5.7)年;职称:初级23名,中级24名,高级1名。2019年1—6月实施传统管理模式,为实施前。2019年7—12月实施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分级管理实施后,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实施前采用传统管理模式,根据医嘱将患者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特级需转至ICU,其余级别由妇产科给予相应级别的护理,其余不做要求。
实施后采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分级管理,即以护理人员资历、职称和能力作为评判标准进行分级,规定不同护理级别由不同级别护理人员负责,具体操作为:(1)实施前准备。将妇产科护理人员分为N1-M25个等级,划分相应等级护理人员服务项目,建立“岗位说明书”,并完善分级培训制度、薪酬管理制度和晋升制度。(2)实施方法:将48名护理人员分为4个小组,均包含各等级护理人员,由1名M1级或M2级护理人员作为组长。组长负责该组排班、培训、考核及具体工作安排,并负责监督和管理本组护理人员质量。妇产科采用的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分级管理体系见表1。1.3观察指标(1)护理人员质量。由科室主任和护理人员依照《医院临床护理人员质量安全评审指南》[3-4]对护理质量按月进行考核,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以6个月平均评分作为护理质量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