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说处望青葱 ――读凌鼎年《那片竹林那棵树》兼以“小(4)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这里,我无意对鼎年先生的小小说作“非艺术”的界定,因为我知道在“艺术”之外寻求“艺”外之音,是颇有风险的,但还是不能不惊诧于鼎年先生给中国的小小说艺术提供了它庄严的使命自觉。从介入生活的广度即触及人心的深度上衡量,一部《那片竹林那棵树》,就足以抵上千篇万篇的主流报道、或百部千部的“工程”长篇。“质量”的含金与“数量”的浮夸,同时接受历史的考验,当一切虚誉美声销声匿迹,人民的阅读才回复到自由选择和自由评量。
在阅读的间歇,我不能不思考文学界、或文化界的“落差”:当一批大名鼎鼎的作家正热衷于“戏说”历史、“穿越”时代的时候,当一批声名远扬的思想家正安于“复述”主义、“解读”学说的时候,当一批散文家正沉溺“小我”、酝酿“小爱”的时候,当一批杂文家也学会了将“批评”升华为“表扬”的时候,当一批歌唱家正迷于“颂歌”而忘却“民歌”的时候,谁能料到,是小小说这种“小布点”文体,承担了一个时代“实话实说”的任务、“揭示痼疾”的任务、“微言大义”的任务、“呼唤正义”的任务呢?
站在这个基点上,我又将“阅读”比喻为“旅游”。这个“旅程”,是从“自我”进入“非我”,再从“非我”回归“自我”。无疑,所有的文本作者都担任了“引导者”的脚色。当阅读者从“他境”回归于“我境”,从“彼岸”回归于“此岸”,又怎么能忘记那些点化者呢?
我在多篇文章里都曾经申明过一个感受:“醒”,是人生的“及格境界”。因此,我对一切能将国人从盲从、迷信、偏执、无诚、不义、怯懦……中唤醒的努力,都给予感激。今天,“小小说”也成了文化启蒙的教材,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清晨醒来,我们对着太阳,发自肺腑地说道:“光明真好!”
而面对凌鼎年先生点化苍生的努力,我则要说:“谢谢。”
2013年6月20日于彭城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在阅读的间歇,我不能不思考文学界、或文化界的“落差”:当一批大名鼎鼎的作家正热衷于“戏说”历史、“穿越”时代的时候,当一批声名远扬的思想家正安于“复述”主义、“解读”学说的时候,当一批散文家正沉溺“小我”、酝酿“小爱”的时候,当一批杂文家也学会了将“批评”升华为“表扬”的时候,当一批歌唱家正迷于“颂歌”而忘却“民歌”的时候,谁能料到,是小小说这种“小布点”文体,承担了一个时代“实话实说”的任务、“揭示痼疾”的任务、“微言大义”的任务、“呼唤正义”的任务呢?
站在这个基点上,我又将“阅读”比喻为“旅游”。这个“旅程”,是从“自我”进入“非我”,再从“非我”回归“自我”。无疑,所有的文本作者都担任了“引导者”的脚色。当阅读者从“他境”回归于“我境”,从“彼岸”回归于“此岸”,又怎么能忘记那些点化者呢?
我在多篇文章里都曾经申明过一个感受:“醒”,是人生的“及格境界”。因此,我对一切能将国人从盲从、迷信、偏执、无诚、不义、怯懦……中唤醒的努力,都给予感激。今天,“小小说”也成了文化启蒙的教材,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清晨醒来,我们对着太阳,发自肺腑地说道:“光明真好!”
而面对凌鼎年先生点化苍生的努力,我则要说:“谢谢。”
2013年6月20日于彭城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