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乱伦的畏惧--归根到底还是性的问题(9)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对于“坏”儿子的纵容,是母子间畸形感情的摇篮。但自小和母亲的亲密无间掩盖了许多不正常现象的苗头,待到成长为枝叶茂盛的陋习,根治起来往往已经恨晚。在《中国乱伦现象调查报告》中就有举例,已经十多岁的孩子还喜欢和母亲睡在一起并且不摸着母亲的某个部位就睡不着,而母亲对此还津津乐道、沾沾自喜。
再从另一层面考察,巴尔扎克说过:女人最大的愿望是被人爱。而女人的幸福对于爱的依赖性比起男子一般来说要更强。为了获得爱,女人往往愿意付出得更多一些。虽然这正是女人的可爱之处,也是孩子对母亲感情更多依赖的缘故,但这也正是女人的弱点。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缺憾》里说道:“当我们爱时,我们在防备痛苦方面比在任何时候都束手无策;当我们失去了我们所爱的对象或它的爱时,我们比在任何时候都感到痛苦而又孤立无援。”当一个女人失去了丈夫或丈夫的爱,无论是丧偶还是离异,她在重新择偶的问题上一定心存许多疑虑。社会人际关系相互信任度的降低,更增加了女人对于重新付出爱的犹豫。犹豫不决的主要原因就是付出的爱是否会遭致新的痛苦。而母亲对于儿子的爱,却总是表现得那么毫不犹豫、不计后果。甚至达到甘愿承受痛苦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乱伦的畏惧--归根到底还是性的问题


小说《遮蔽》中的母亲就将此表现得淋漓尽致。现实中类似的例子也不少。由溺爱到畸形的爱,往往因此而引发母子乱伦的契机。
六、最后的几点思考
以上是由《遮蔽》引发的对现代家庭乱伦现象的一点粗浅的探讨。更加深刻的讨论笔者自知学识浅薄力不胜任。但衷心希望抛砖引玉,能够由《遮蔽》揭开的乱伦这一主题的冰山一角出发,迎来真正的冰雪消融。
笔者为写这篇文章在查找《中国乱伦现象调查报告》时惊奇地发现,相关链接里居然有专门刊登以乱伦为题材的小说的网站。笔者随意翻阅了数篇,小说的出发点和视角与《遮蔽》完全不同,除了不堪入目的赤裸裸的性描写外,作者大都对所描写的乱伦故事抱着欣赏和赞许的态度。尽管作品(假如那些也称得上是作品的话)其中胡编滥造的痕迹随处可见,但这种网站的存在本身就是个警告性信号——笔者在本篇开头所言难保“不会有挺身出来为乱伦者张目的好汉”的说法并非危言耸听。这好比茂密的头发中脱落了一根头发,或许没人在意。但谁也不能断定哪根头发的脱落是秃顶的开始。这就是著名的“秃头论证”——“突变是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渐变中发生的,当你惊觉时,事物的性质早已走到了反面。

乱伦的畏惧--归根到底还是性的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