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伦的畏惧--归根到底还是性的问题(3)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一例是发生在许多年前一个偏僻山村的真实故事。一个年仅十八岁的男孩和自己的母亲通奸达两年多时间,并且和母亲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粘贴在街头的《布告》因为篇幅所限只能简述他的罪行。他的姓名被打上了红色的叉,表明被判决的是死刑立即执行。他的罪行是十六岁起就和亲生母亲通奸(请允许在这里使用“通奸”这个字眼,因为《布告》的原文如此。母亲在案发后畏罪上吊自杀),其父发现后对母子二人进行了“批评”(《布告》原文就只用了“批评”,没有详述“批评”的方式),二人心怀不满,在一次上山劳动时将其父推下了悬崖。
另一例是几年前刊登在某法制杂志上的一个案例。一位母亲年轻守寡,含辛茹苦抚养两个年幼丧父的儿子一直没有再嫁。大儿子十七八岁时,母亲压抑了多年的对已逝丈夫的情感“转移”到了儿子身上。儿子也理解和体谅母亲的苦衷,母子俩便发生了乱伦的性关系。小儿子长到十五六岁时,一天只有母子二人在田地里劳动,小儿子居然扑向母亲。当受到母亲的斥责时他威胁说如果不顺从就把母亲和兄长的事情张扬出去。母亲妥协了,忍受了小儿子的奸污。从此整个家庭陷入乱伦的状态。事情在后来大儿子娶了媳妇后败露了。记得最后结局好像是全家被乡亲们赶出了家园。
在这两个例子中母亲和儿子没有一个是残疾人。虽然他们的生存环境也不富裕,但穷困并不是造成他们乱伦的根本原因。前一个例子还说明在完整的家庭里也存在发生乱伦的可能性。心理学家所说的“恋母情结”、“恋父情结”似乎并没有受到贫穷富裕、智商高下、文化高低等等条件的限制。因此,人类自进入乃至即将进入文明史以来,对于乱伦的畏惧是普遍性的。这也是“遮蔽”的根本原因。
二、乱伦是人类的返祖现象
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俄狄普斯王》可以被称之为人类较早的乱伦畏惧作品。故事的梗概的大意是:在希腊传奇里,有这样一个预言:底比斯国王苏俄斯的新生儿有一天将会杀死他的父亲而与他的母亲结婚。王对这个预言感到万分震惊,于是下令把婴儿丢弃在山上,想让他饿死。但是有个流浪牧人发现了他。把他送给邻国的王和后当儿子。这个新生儿就是俄狄普斯。俄狄普斯并不知道自己的真正父母是谁。长大以后,他创造了许多英雄事迹,而得到底比斯女王为妻。不久,一场可怕的瘟疫降临底比斯,然后才知道自己曾经杀死自己的父亲,那是不久前死在他手下的一个旅行者。他也发现原来与他共享王位的女人是他的亲生母亲。预言一一实现了。俄狄普斯羞怒不已,他弄瞎了双眼,离开底比斯,独自流浪去了。
另一例是几年前刊登在某法制杂志上的一个案例。一位母亲年轻守寡,含辛茹苦抚养两个年幼丧父的儿子一直没有再嫁。大儿子十七八岁时,母亲压抑了多年的对已逝丈夫的情感“转移”到了儿子身上。儿子也理解和体谅母亲的苦衷,母子俩便发生了乱伦的性关系。小儿子长到十五六岁时,一天只有母子二人在田地里劳动,小儿子居然扑向母亲。当受到母亲的斥责时他威胁说如果不顺从就把母亲和兄长的事情张扬出去。母亲妥协了,忍受了小儿子的奸污。从此整个家庭陷入乱伦的状态。事情在后来大儿子娶了媳妇后败露了。记得最后结局好像是全家被乡亲们赶出了家园。
在这两个例子中母亲和儿子没有一个是残疾人。虽然他们的生存环境也不富裕,但穷困并不是造成他们乱伦的根本原因。前一个例子还说明在完整的家庭里也存在发生乱伦的可能性。心理学家所说的“恋母情结”、“恋父情结”似乎并没有受到贫穷富裕、智商高下、文化高低等等条件的限制。因此,人类自进入乃至即将进入文明史以来,对于乱伦的畏惧是普遍性的。这也是“遮蔽”的根本原因。
二、乱伦是人类的返祖现象
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俄狄普斯王》可以被称之为人类较早的乱伦畏惧作品。故事的梗概的大意是:在希腊传奇里,有这样一个预言:底比斯国王苏俄斯的新生儿有一天将会杀死他的父亲而与他的母亲结婚。王对这个预言感到万分震惊,于是下令把婴儿丢弃在山上,想让他饿死。但是有个流浪牧人发现了他。把他送给邻国的王和后当儿子。这个新生儿就是俄狄普斯。俄狄普斯并不知道自己的真正父母是谁。长大以后,他创造了许多英雄事迹,而得到底比斯女王为妻。不久,一场可怕的瘟疫降临底比斯,然后才知道自己曾经杀死自己的父亲,那是不久前死在他手下的一个旅行者。他也发现原来与他共享王位的女人是他的亲生母亲。预言一一实现了。俄狄普斯羞怒不已,他弄瞎了双眼,离开底比斯,独自流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