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短文

又回老屋听秋声(2)

2022-03-11 来源:文库网

又回老屋听秋声


老家老屋,一院树、一群鸡和一条比女儿年龄还要大的麻儿狗是其典型的生态特征。每次回家,离门口很远的时候麻儿狗那汪汪的叫声就隔墙传来,然后是摇着尾巴跑向前来,领着老母亲走出门来迎接……院落,在晚秋时节有几分萧条:那两棵弯枣树,叶子已稀疏发黄,枝杈上长长地吊了两串母亲自种的红辣椒;西窗台前的石榴树,无精打采的叶间还挂着六七个红得发紫的石榴,是母亲给孙女专门留下的,这次就要摘走;母亲用篱笆圈起的小菜园,葱葱郁郁的景象已经消失,茄子、西红柿还在那儿勉强地长着;挂在篱笆上的扁豆秧,细细的滕蔓已经裸露出来,间或有一两小扁豆顶着发蔫的紫花;院子左边的丝瓜蔓,叶子已经枯黄,等待着全部落尽,只有两个熟透了的丝瓜种还连在上边,院内的其他物种,在晚秋夕阳下都无一不疲态尽显。
老屋也进入它存续过程的“晚秋”:初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几间老屋,距今已有120多年,期间上世纪80年代虽然返修,但应有的物料,包括梁檩铺材、砖瓦门窗,除少许补充,俱都没变,重建格局也一如往昔。这样的房子,目前农村已经少有,使用价值几乎尽失,剩下的也许只是“20世纪中叶之前大巴山农舍”这样的“建筑学意义”。可是,老屋的“晚秋”之于我,毕竟不是平常,是硕果累累之后的“晚秋”:在它悉心守候100多年的院落里,粗大了无数弯枣树、老槐树,肥壮了无数牛羊,猪犬鸭;当年宽敞的大门口,迎进过一个又一个媳妇,出嫁过一个又一个女儿,屋内的床铺上,诞生过一代又一代子孙。而今,老屋的门窗、梁檩已旧得漆黑;房顶上的老草,陪伴岁月不知枯荣了多少回;西窗棂上挂的蜘蛛网,随风摇摆;房根下的滴水砖,深浅不一地打上了滴水的印记;正堂屋内,房梁上的燕子早已不知去向,挂在窝窠下的,是被灶烟薰黄的燕屎痕迹——这样的场面,的确给人带来几许失落:想来难怪,这初冬一样的晚秋,昭示着一年一度的春色已远不可及,轰轰烈烈的夏日也已化作过去,于这春夏秋冬的演化中,人的皱纹平添了,物的刚性变散了,院前当年那湾波光四射、莲荷满塘的水塘干涸了——总之,“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和正在消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