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知识

全球药企Top5吉利德 是魔鬼还是天使(2)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02.医药界的苹果
1997年,怀揣芝加哥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的约翰·马丁(John Martin)接棒吉利德CEO,这位90年就加入吉利德的老将,并没有开展多元化的业务,而是遵循里奥丹的初心,继续耕耘抗病毒领域。
上任后的第三年,马丁就用5.5亿美元买下了一家更大的公司NeXstar Pharma,后者的两款主打产品让吉利德的营收提升了一个数量级。
此外,罗氏注资研究的奥司他韦(商品名:达菲)开始在全球发威,吉利德享有其12%的收益,因此也有源源不断的收益进账。
但真正让吉利德迈上一个台阶的是其自主研发的抗艾滋药物替诺福韦(Tenofovir),这款分子因其疗效和便捷性(替诺福韦作为口服剂,相比于其他注射类抗艾药物更为方便),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药物标准清单。
此后,吉利德在替诺福韦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改良,推出抗艾滋药疗效更好、副作用更低的二代、三代产品,这一系列的操作,让吉利德顺利击败老朋友兼对手葛兰素史克,并于2018年以51%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艾滋病用药领域的绝对霸主。

全球药企Top5吉利德 是魔鬼还是天使


吉利德为HIV患者发声
因为专注病毒领域,自身研发实力强大,又善于收购其他专利公司,吉利德得了一个称号,被誉为“制药行业的苹果”。
公司蒸蒸日上,马丁也停止各种抗病毒药物的并购事项,在2011年,吉利德完成了此前历史上金额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笔收购。
吉利德以112亿美元收购了丙型肝炎治疗药生产商Pharmasset公司,获得了两款治疗丙肝的重磅药。
这项并购,让吉利德顺利攀上了全球TOP5药企的位子,但也让其陷入了舆论风暴中。
03.天使还是魔鬼
2014年,吉利德在美国旧金山一家酒店正向投资者路演其刚刚获批的丙肝药物索华迪(索非布韦片,sofosbuvir)项目,与此同时酒店外有20多名抗议者,举着“Greed”的标语反对吉利德对丙肝药物1000美元一片的定价。
索非布韦和来派迪韦都是吉利德通过收购Pharmasset所获得的,吉利德在2013年至2015年分别上市了一代及二代抗丙肝药物,彻底改变了丙肝不可攻克的历史。
因其疗效好,在2015一年便为其贡献了191亿美元的销售额,直接将吉利德从之前300亿市值拉到了1600亿。
但一疗程近10万美元的定价也招来了美国医学和学术界的不满,民众们纷纷嘲讽其贪婪。

全球药企Top5吉利德 是魔鬼还是天使


2012年,第19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市民抗议吉利德
除了民众,美国保险公司和政府也叫苦不迭。
同年3月21日,在吉利德所在的美国加州福斯特市,众多南加州共和党议员联合写信给马丁,询问其丙肝新药的定价逻辑,但马丁给出一套逻辑,称该药物有接近90%的治愈率,能“显著降低患者因肝损害、肝癌以及肝移植能继发症状引起的长期医疗费用。”
平心而论,在2013年以前,丙型肝炎的治疗一直由干扰素和广谱抗病毒药治疗,只能起到缓解作用,并且副作用大。
吉利德的新型药物以其疗效改写了行业结构,让全球一亿多丙肝患者有了彻底消灭疾病的可能,完成了重庆啤酒当年的夙愿。
但如此成就,最终需要政府和患者来买单,吉利德的股价也饱受影响。
但就在“重症治愈药物该不该定价高”的争论还没停止时,吉利德已经受到“治愈系”产品的反噬。
04.陨落
在制药界,历来存在一种道德与利益上的博弈,对于一项病症,研发出能治愈的特效药自然是能立马称霸市场,但是设计出能缓解疾病进展的药物,把疾病变成慢性病,在利益角度上似乎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吉利德丙肝药索华迪,以及其后续升级产品“吉二代”、“吉三代”,占据了整个丙肝市场75%的份额,但是在这种“高定价、高利润”的模式下,一来迫于全球的降价压力,吉利德不得不调整其价格,并授权以印度为代表的第三世界生产售价低廉的丙肝药物,吉利德在失去这些市场的同时还要承担低价药对其他市场的冲击。
其次,在丙肝药火爆后,吉利德的业务严重依赖该重磅药,投资者对其业务模式的抗风险性提出质疑,吉利德市盈率一路下滑,在降价政策一出来后股价也跌跌不休。
最重要的是,在四代丙肝药全部推出市场后,丙肝的治愈率几乎达到了100%,这就意味着病人治一个少一个,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药物“细水长流”的利润不一样,吉利德的产品销量越好,即将面临的是患者量和利润断崖式的下跌就越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