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知识

全球药企Top5吉利德 是魔鬼还是天使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全球药企Top5吉利德 是魔鬼还是天使

本文核心词:

全球药企Top5吉利德 是魔鬼还是天使


作者:高翼
2003年2月11日,广州有一则帖子在网络上疯狂流传:广州市正受到一种未知名病毒侵袭,病人主要表现为高热并发全身疼痛,已出现多例死亡病例。国家流感中心高度怀疑是禽流感病毒的流行。
结尾部分附上了一句:目前国际上唯一能够有效预防流感病毒的抗毒产品——瑞士罗氏公司的达菲(tamiflu,磷酸奥司他韦胶囊)。
自上一年顺德市第一例病例出现后,各种“非典型肺炎”的疫情便在网上流传,这一则消息让舆论中无所适从的人们终于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达菲”开始成为广州人疯狂抢购的对象。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药房中,某市民一口气花5900元买下了100盒。
虽然钟南山院士对达菲治疗禽流感疗效持否定意见,认为“‘达菲’只是甲型、乙型流感的特效药,对禽流感无效,对治疗非典型肺炎亦无明显效果。”但仍挡不住广大市民购药的热情。
而巧合的是,在此之前罗氏公司在广东省对达菲的发货量达到了10.5万盒,是一月份全省存货量的100倍。
对此,在面对南方都市报的质疑时,罗氏高管解释道:关于流感的传言会不可避免的传开,自然不自然地告诉别人,但罗氏制药没有恶意造谣。
这一事件后来被媒体评入2003年中国药企十大公关危机。
这次乌龙事件的主角、罗氏制药的抗流感药物达菲虽然对冠状病毒无效,但他仍然是全球每年流感高发期不可或缺的“神药”,2005年禽流感期间国家发改委正式将达菲列入基药目录,开启大量采购,直到如今,全中国大大小小药店都会在每年春节前提前备货。
罗氏制药拥有达菲在全球的生产、开发和销售权利,但达菲其实是另外一家公司研发出来的,于1996年转让给罗氏。
2020年2月1日,在医药媒体和广大制药人士对“双黄连预防流感”的消息嗤之以鼻后,还是这家公司,表示其针对埃博拉病毒的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中表现积极,即将联合中国药审机构开展临床试验,至此医药从业人员态度发生180度转弯,纷纷表示“终于有了希望”。
这家公司在业内被称作制药界的苹果公司,它叫吉利德。
01.制药行业的投资逻辑
吉利德(Gilead)创立于1987年,掌门人里奥丹(Michael L Riordan)是一名根正苗红的投资人,在拿到了华盛顿大学的化学学士和约翰霍普金斯的医学博士学位后,便弃医从商,攻读了哈佛商学院的MBA后便进入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一年后下海创立了吉利德。
里奥丹小时候感染过登革热病毒,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吉利德从诞生之初便扎根在抗病毒领域。
里奥丹在取名字上也很讲究,和大部分跨国药企都是以创始人的名字命名不一样,“吉利德”这个词,源于某种中东草药的名字。
生物医药投资是一个高投入、长周期的领域,大部分公司在烧完钱后如果没有足够的收益来弥补巨额研发支持,都会面临被大公司兼并的风险。
吉利德成立5年没有收入、8年没有盈利,里奥丹却为公司募集到了近4亿美元的资金,在打造公司商誉体系上,他显然有他自己的一套方法。
吉利德的董事会中,总有一些闪着光的人物诺贝尔奖得主、当红律师,制药公司前高管。
就连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Henry Rumsfeld)都曾经入股过吉利德,在进入国防部后,手里仍有数千万美元的吉利德股票。
里奥丹甚至邀请过巴菲特入股,但后者没同意。

全球药企Top5吉利德 是魔鬼还是天使


里奥丹写给巴菲特的邀请函
正是因为这一批站台的名人,让吉利德能在亏损的情况下一轮轮融资仍得以顺畅进行。
到1996年,吉利德自主研发的第一款药物,用于治疗一种病毒感染的视网膜炎的Vistide才正式上市,但上市后这款药表现平平,上市后的年销售额从没超过1000万美元,这个数字连研发成本的零头都没有。
新药表现不尽人意,但吉利德和其他药企合作开发的项目却为公司带来不少利润,合作对象有英国老牌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瑞士罗氏制药,甚至美国国防部都委托其参与到疟疾、登革热等疾病的研究中。
这些合作项目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吉利德的行业地位,因此在Vistide上市后,吉利的的研发和商业能力都得到了证明,里奥丹借此故事一下子募集到了2.5亿美元的新融资。
有了钱,一般美国药企的做法就是大手笔买买买,而正好此时吉利德也迎来了一位并购天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