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知识

司马迁和《史记》(3)

2023-02-25 来源:文库网
司马剑近乎完美的实现了父亲的理想。
《史记》最伟大的地方,或者说他对于当时那个时代最核心的价值,是司马迁用书写构建了一个传承有序的华夏时间秩序,从而为汉帝国的大一统提供了一整套的历史文化解释。是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重温空间中国的发展过程。
首先是华夏中有的各个原始部落融合成为华夏民族的核心,然后空间中国从这里开始向外延伸,西周分封,空间中国向南抵达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江北地区。春秋战国时期,中原文化继续去向南,与南方独立发展出来的楚文化和吴越文化碰撞融合。到秦统一六国为止,空间中国完成了长城以南农业区域的整合,这就是汉帝国的大致版图。
在这个广大的空间区域内,不同区域之间其实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是地理的经济的,更是历史文化的。各个地区都有属于本地区,本族群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这种差异不会随着政治上的统一自然消除。相反,当政治上的统一是由暴力达成的,反而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内制造仇恨,加剧分裂。
秦的灭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忽略了秦和东方六国之间的历史文化差异,而汉帝国在开国之初实行分封制,给诸侯王以相对独立的治理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照顾这种差异。到汉武帝的时候,帝制已经压倒分封,大一统逐渐巩固,但它还需要一个说法,一个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族群之间历史记忆的大整合。司马迁的《史记》所进行的就是这项文化整合工作。
在《史记》当中,司马迁给生活在当时华夏大地上各个地区的人民构建了同一套祖先谱系,这个祖先谱系是从武帝开始的。第一是轩辕黄帝,第二是帝颛琐高阳,第三是帝喾高辛,第四是帝尧,第五是帝舜,五帝下来就是夏商周三代了。司马迁说:“从皇帝一直到尧舜禹,皆同姓而国号”,都是同姓,只是国号不同,“以章明德”。不同的国号是为了标明他们的德属不同“。同姓也是同姓,五帝同族,五帝天下一家,这是司马迁的叙述前提,那么接下来,五帝的子孙散落到各地,落地生根,繁衍生息,就发展成为了各个地方的各个族群。
比如说,东南的越国本来是南方越人所建立的国家。到春秋时期才跟北方发生关系,但是我们看在司马迁的笔下,他的开国故事就是这样的:越王勾践的祖先是的大禹苗裔夏后,帝少康的庶子被分封到会稽这个地方,让他去侍看守大禹的祭祀,那么如此一来,越就成了华夏的远之。
不仅仅是越,所有汉帝国覆盖下的华夏的各个分支,都被赋予了相同的祖先记忆。这就是司马迁在《史记》当中所创造的那个传承有序的华夏时间秩序。董仲舒为这个时间秩序提供了思想基础,而司马迁则把这套东西具体化落实到历史书写当中去,就是他那个时代所需要的历史解释,从这个意义上说,司马迁是汉朝和五帝时代的伟大的歌颂者。他为帝国的大一统贡献了历史文化解释。当然,这跟他为李陵鸣不平,批评汉武帝的政策并不矛盾,能批评才是真热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