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知识

petn起爆压力阈值(5)

2023-02-23 来源:文库网
当时的人们只是拿苦味酸染衣服、做涂料而已,在当时的染料界,三硝基苯酚的名字常常就是“黄色”,人们用了整整100年的苦味酸染布料,却从没想过如何把它弄炸。
1871年时,法国巴黎一家染料店的伙计遇到了难题,有个积压的黄色染料罐似乎锈死了,无论如何都拧不开,于是逼急的伙计们决定采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开罐——砸!还找来个80元的大铁锤。
结果一锤子下去,罐子“轰”的一声炸了,整个染坊顿时坐了土飞机,只剩下一帮浑身五颜六色的幸存者在废墟中呻吟。经过多方调查,人们排除了罐子里藏有不明爆炸物的因素,将问题锁定在苦味酸罐子上,人们突然意识到,“黄颜料被锤击引爆了”。
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为“黄颜色”而担忧,但法国军方却眼前一亮,这分明是上天送来了最佳的军用武器,“黄颜色”在长期的使用中证明了它的安全性,它还可以被简单的大规模制备,德国化学家龙格1834年就已经发明了在煤焦油中提取石炭酸发方法;它的威力也比硝铵大,还有什么比这更完美的军用炸药呢?
1897式75mm野战炮炮弹采用melinite炸药填装,也就是李云龙的“意大利炮”
很快,“黄色炸药”便成为各国开始研制的新型炸药,迅速的进入了军火界。最初研究出成果的当然是法国,法国人“尤金·图尔平”(Eugène Turpin)率先研发出了炮弹的“苦味酸压入法”,也赋予了它“麦宁炸药”的名称,即“melinite”,实际上麦宁炸药是一种苦味酸与硝化棉的混合炸药。
“列低”炮弹
然后英国人也开发出了“lyddite”炸药(即当年传说在天津打出毒气弹的“列低炮”),美国人做出了Emmensite炸药,德国做出了Picrine炸药,此外还有意大利的Eversite、奥地利的Ecrasite、日本的下濑火药等等,它们基本都是苦味酸与其它物质的混合型炸药。
当年日本的“下濑火药”即是日本化学家下濑雅允研发的苦味酸炸药,日本人在1891年首次完成苦味酸的制备,继而迫不及待的将之填充进炮弹,先后运用到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之中。
甲午战争是新型炸药在军事上打出的第一战,此前无论是硝化甘油、硝铵还是硝化棉都没达到苦味酸这个效果,许多国家甚至恐惧于苦味酸的火力表现,非常害怕这种炸药在炮膛中爆炸或不稳定。
下濑火药的苦味酸炮弹在战争中爆发出了惊人的威力,与当时灌沙子配重的实心炮弹不同,它接触到军舰便会爆炸,随即绽放出巨大的火焰,很轻易就在军舰上炸起大火,燃烧物质会如油般在甲板上翻滚,连钢铁都会熔穿。有毒的浓烟也会四处弥漫,熏得全船咳嗽流涕呕吐,眼睛都睁不开,北洋水师和俄国舰队都遭了这个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