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n起爆压力阈值(6)
苦味酸炸药最大的问题也是安全适用性,它遭遇高温、摩擦、撞击时都有可能炸开花,而且它与铁是可以反应的,会像雷酸汞生成汞盐那样生成苦味酸金属盐,造成事故爆炸危险,强氧化剂对金属表面也会造成破坏性腐蚀,这让它很不好长时间储存。
比如日本联合舰队旗舰“三笠”号,就在1905年回佐世保基地时,发生了舰内弹药库的下濑火药引爆并炸沉、着陆的事故。
这简直让人伤透了肝,总不能说炮弹压制完之后就必须打出去吧?可你多存一天,它们都会有烂穿、起爆的危险。为此人们只能通过在炮弹里加隔离层的方式缓解问题,比如拿石蜡和纸、布糊个内壁壳子。
苦味酸的感度问题也十分捉急,像下濑火药那样,它是挨着就炸撞着就爆,连根铁丝儿都能让它们神经过敏,这非常不适合穿甲——刚挨着漆皮你就炸了,杵不进敌人心窝。
所以人们在大量的运用过后,不得不忍痛放弃了苦味酸黄色炸药,没事儿就被引爆弹药库,自爆掉军舰,烂穿铁板,这谁受得了啊?当然,也有些国家不那么愿意放弃苦味酸,他们的解决方法是将加大苦味酸与其它物质混合的成分,降低敏感性。
顺带说一句,大清江南局1890年代曾有记载进口了3吨苦味酸,但大清并不会炸药钝化技术,买来了纯的苦味酸不能用,一碰就炸,放着也要炸,于是众人挖了个大坑统统埋到地下存着了事。有人看着可惜,上折子禀皇上,称买个机器就可装填,但光绪帝把折子留中不发了,呵,这批苦味酸也不知发芽了没有,庚子国变时大清国可没少让“列低炮”的毒烟吓尿。
在硝铵、硝化棉和黄色炸药发展的同时,人类最重要的炸药TNT也点开了自己的科技树,它的威力不算最大,但论可控易用,TNT当属第一。
TNT是Trinitrotoluene的缩写,全称“三硝基甲苯”(2,4,6-Trinitrotoluene 一般仅指2,4,6异构体),属于比较常用,知名度也最高的猛炸药,应用相当广泛,尤其是军用。
TNT的发明同样也是一堆科技树。
法国教育卡上的皮埃尔
1837年,法国化学家皮埃尔·约瑟夫·佩尔蒂埃(Pierre-Joseph Pelletier)和菲利普·沃尔特(Philippe Walter)发现了甲苯,这是一种用作溶剂的芳香烃,它成为TNT的基础,皮埃尔还是奎宁的发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