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n起爆压力阈值(3)
诺贝尔达纳炸药并没有快速就迎来一个属于炸药的时代,达纳炸药更多的被用于爆破和矿山,硝铵炸药虽然也占领了不少军火市场,但在同时代百花争鸣的炸药品类面前也没扛住多少阵地,这也是诺贝尔后来跑去开发双基炸药的原因。
诺贝尔的硝化甘油炸药太贵了,而且不能装进炮弹里打出去,还不能长期储存,所以哪怕它威力还不错,也只能在矿山里逞威。今天的人一提诺贝尔就说这货靠炸药杀人无数,实在是有点委屈他,诺贝尔最被人抨击的地方其实是硝酸甘油炸药的伤人问题,以及他后来将博福斯钢铁公司收购并打造成军火企业的事情。
根据诺贝尔和平奖第一个女得主贝尔塔男爵夫人的描述,诺贝尔还是比较反战的,他梦想制造一个能把战争双方都能一口气干掉的超级炸弹,然后世界就可以和平了。贝尔塔夫人曾经在诺贝尔家做过1周的秘书和管家,是著名的早期反战人士。
顺带一提,有些人喜欢将TNT理解为“硝化甘油炸弹”,并与诺贝尔、“黄色炸药”划上等号,比如某科就是如此。然而,三硝基甲苯与硝化甘油、黄色炸药显然不是一个东西,虽然容易头痛,但还是趁早扭过来为好。
硝化甘油的第一个挑战者来自“硝化纤维火药”,即我们常说的“硝化棉火药”,或者“无烟火药”,它们在今天被广泛的用作枪炮发射药,诺贝尔的胶质达纳炸药就是混合了这一类的产物。
1832年,发现氨基酸的法国化学家H·布拉孔诺无意中发现了件奇特的化学反应,他做实验时穿戴的棉布罩裙不小心被硝酸泼湿,当他在炉子边试图烤干这件工作服时,纯棉的纤维素被硝酸酯变成了纤维素硝酸酯。
这个反应被布拉孔诺记叙了下来,到1838年时,T.J.佩卢兹也发现了相同的纤维-硝酸反应,这件事被认为是高分子学科的起点,但直到1845年时,C.F.舍恩拜才用硫硝混合酸制作出了真正被公认的硝化纤维素。
硝化纤维素一开始都是和平用途,1851年它被阿切尔做成了相机胶片,1869年它又被J.W.海厄特与樟脑混合,做成了原始塑料“赛璐珞”(celluloid),海厄特造它的原因是为了做“台球”,以取代昂贵的象牙,在当时这项技术被重金悬赏。
赛璐珞很快风靡一时,并成为乒乓球和眼镜架的材料,呃,也是现在假镯子、假牛骨梳子的材料。同时人们也发现了它的易燃性,而且烧起来还挺猛,只要调整下就能做火药。不信?你去点个乒乓球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