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及未来前景介绍(很多人看好这个行业)(10)
2023-05-16 来源:文库网
依靠低功率市场降本策略,快速发展比肩海外龙头。近五年来光纤激光器市场占 有率前三的公司长期为 IPG、锐科激光和创鑫激光。在 1kw 功率激光器市场中国产品 与进口产品质量、性能、稳定性方面均差异较小,除入围供应商等指定品牌、型号的 情况外,价格通常是用户在采购过程中较为关注的因素。3D 打印设备最常用的 1KW 型 号中,国产激光器在价格上相比进口产品具有 27.3%的折价优势,锐科激光自 2016 年 起依靠温和降本,不断蚕食市场份额,市占率逐年提升,当前已接近海外龙头 IPG。 叠加铂力特开始采用国内激光器公司作为供应商,未来锐科激光有望切入铂力特供应 链,迎来增长新动力。
3.4.3 铂力特
铂力特:专精金属 3D 打印龙头。铂力特是唯一以 3D 打印设备为主营的上市公 司。铂力特背靠西工大,深耕工业级金属 3D 打印领域多年,当前已实现金属增材制 造全产业链布局。2022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5.20 亿元,同比高增 117.9%,净利润录 得负值,相比于 2021 年亏损有所减少。主营分布方面,公司专攻金属 3D 打印相关业 务,航天军工和工业是公司营收占比最高的下游行业,分别占比 57.3%和 32.1%,从 产品类型角度看,公司3D打印定制化和自研设备占比较高,分别占比50.4%和39.5%。 公司净利润为负主因来源于两方面。与常见情况有所不同,铂力特的连续亏损并 非经营性亏损,主因来源于两方面。一是铂力特 2019 年科创板上市,至今仍处高速 发展阶段,近三年研发费用率增长均超过 50%,整体研发投入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二 是铂力特在 2021Y 和 2022H1 计提了大量股权支付费用所导致,上市后铂力特加大力 度推进员工持股,包括董事长兼总经理薛蕾在内 9 名核心技术人员及其他 86 名骨干 获授 400 万股股份,2021 年和今年上半年计提的股份支付费用分别达 1.73 亿元和 0.84 亿元。由此可见铂力特净利润亏损与常规经营业务关联性不大,未来在摊销股 份支付费用完成后,净利润有望扭亏为盈并实现大幅增长。
毛利率高位企稳,细分领域营收持续高增。纵观工业级 3D 打印设备领域,铂力 特当前为绝对龙头,公司在技术、产能、成品质量三方面领先国内竞争者,新进入者 威胁较小。受益于此,铂力特近三年在维持高毛利率的同时营收仍保持高速增长。分 下游应用行业来看,航空航天领域在毛利率高于 50%的情况下连续三年增长,2021 年 同比增速为 45%。分产品类型来看,铂力特在定制和自研两方面连续三年增长,毛利 率维持在 50%左右,仅占比较低的代销德国 EOS 3D 打印设备业务方面毛利率较低。
铂力特产学研融合的发展战略助力公司快速发展。从铂力特发展历程来看,公司 由西北工业大学及成员股东共同出资成立铂力特,黄卫东教授出任董事长和首席科学 家,负责人才培养和公司战略制定。董事长黄卫东先生是我国最早一批投身 3D 打印 研究的专家,尤其在金属 3D 打印技术方面颇有建树,带领西工大实验室多次立项并 获得国家研发经费支持。背靠研发能力强劲的高校实验室,使得 2011 年成立的铂力 特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后,在技术方面比肩海外具有 30 年历史的龙头。发展模式上,铂力特形成了国家经费支持→高校进行技术研发→铂力特落地应用→通过用户反馈 再提出新的课题与研究方向这一正向循环。未来发展方向上,铂力特不会重蹈海外龙 头覆辙,专注于纵向整合,当前产能痛点在近一两年内有望解决,铂力特未来前景可 期。
注重研发一以贯之,产品质量较高。铂力特坚持产学研融合的战略方向,当前在 多方面竞争优势显著。从研发投入来看,公司近 5 年保持高研发增速,2021 年研发 费用 1.14 亿元,2017-2021 年研发 CAGR 为 48.87%,近三年增速均高于 60%,为公司 铸造深厚的“护城河”。从专利来看,截止至 2022 年上半年,公司累计自主申请专利 397 项,当前有效专利 247 项,其中发明专利 74 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从设备数 量来看,铂力特 2021 年底装备 240 台设备,在今年定增后预计未来装备超 500 台大 尺寸/超大尺寸 3D 打印设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从产品成熟度来看,公司收获国内 外广泛认可,海外方面公司是空中客车公司金属增材制造合格供应商,与空客签署 A350 飞机大型精密件共同研制协议,国内方面铂力特参与 C919 国产大飞机制造过程, 在短时间内打印钛合金翼缘条,向世界证明中国工业级金属 3D 打印已发展至成熟阶 段。
3.4.3 铂力特
铂力特:专精金属 3D 打印龙头。铂力特是唯一以 3D 打印设备为主营的上市公 司。铂力特背靠西工大,深耕工业级金属 3D 打印领域多年,当前已实现金属增材制 造全产业链布局。2022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5.20 亿元,同比高增 117.9%,净利润录 得负值,相比于 2021 年亏损有所减少。主营分布方面,公司专攻金属 3D 打印相关业 务,航天军工和工业是公司营收占比最高的下游行业,分别占比 57.3%和 32.1%,从 产品类型角度看,公司3D打印定制化和自研设备占比较高,分别占比50.4%和39.5%。 公司净利润为负主因来源于两方面。与常见情况有所不同,铂力特的连续亏损并 非经营性亏损,主因来源于两方面。一是铂力特 2019 年科创板上市,至今仍处高速 发展阶段,近三年研发费用率增长均超过 50%,整体研发投入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二 是铂力特在 2021Y 和 2022H1 计提了大量股权支付费用所导致,上市后铂力特加大力 度推进员工持股,包括董事长兼总经理薛蕾在内 9 名核心技术人员及其他 86 名骨干 获授 400 万股股份,2021 年和今年上半年计提的股份支付费用分别达 1.73 亿元和 0.84 亿元。由此可见铂力特净利润亏损与常规经营业务关联性不大,未来在摊销股 份支付费用完成后,净利润有望扭亏为盈并实现大幅增长。
毛利率高位企稳,细分领域营收持续高增。纵观工业级 3D 打印设备领域,铂力 特当前为绝对龙头,公司在技术、产能、成品质量三方面领先国内竞争者,新进入者 威胁较小。受益于此,铂力特近三年在维持高毛利率的同时营收仍保持高速增长。分 下游应用行业来看,航空航天领域在毛利率高于 50%的情况下连续三年增长,2021 年 同比增速为 45%。分产品类型来看,铂力特在定制和自研两方面连续三年增长,毛利 率维持在 50%左右,仅占比较低的代销德国 EOS 3D 打印设备业务方面毛利率较低。
铂力特产学研融合的发展战略助力公司快速发展。从铂力特发展历程来看,公司 由西北工业大学及成员股东共同出资成立铂力特,黄卫东教授出任董事长和首席科学 家,负责人才培养和公司战略制定。董事长黄卫东先生是我国最早一批投身 3D 打印 研究的专家,尤其在金属 3D 打印技术方面颇有建树,带领西工大实验室多次立项并 获得国家研发经费支持。背靠研发能力强劲的高校实验室,使得 2011 年成立的铂力 特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后,在技术方面比肩海外具有 30 年历史的龙头。发展模式上,铂力特形成了国家经费支持→高校进行技术研发→铂力特落地应用→通过用户反馈 再提出新的课题与研究方向这一正向循环。未来发展方向上,铂力特不会重蹈海外龙 头覆辙,专注于纵向整合,当前产能痛点在近一两年内有望解决,铂力特未来前景可 期。
注重研发一以贯之,产品质量较高。铂力特坚持产学研融合的战略方向,当前在 多方面竞争优势显著。从研发投入来看,公司近 5 年保持高研发增速,2021 年研发 费用 1.14 亿元,2017-2021 年研发 CAGR 为 48.87%,近三年增速均高于 60%,为公司 铸造深厚的“护城河”。从专利来看,截止至 2022 年上半年,公司累计自主申请专利 397 项,当前有效专利 247 项,其中发明专利 74 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从设备数 量来看,铂力特 2021 年底装备 240 台设备,在今年定增后预计未来装备超 500 台大 尺寸/超大尺寸 3D 打印设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从产品成熟度来看,公司收获国内 外广泛认可,海外方面公司是空中客车公司金属增材制造合格供应商,与空客签署 A350 飞机大型精密件共同研制协议,国内方面铂力特参与 C919 国产大飞机制造过程, 在短时间内打印钛合金翼缘条,向世界证明中国工业级金属 3D 打印已发展至成熟阶 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