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馆简史 茶馆简介(3)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南方茶馆以广州为例,广州人喝茶的历史至少有几百年。其特点是:茶中有饭,饭中有茶。
据考证广州茶楼其前身是“二厘馆”。兴起于清代的咸丰、同治年间,二厘馆大多在街边巷口开档,用树皮做顶,竹木搭建,下面摆上几张木台木凳,旁边生个炉子,炉子上放上一煲白粥、一锅油,老板兼伙计就站着捏搓面粉,将面切成面条下到油锅里,同时还有卖一些芋头糕、松糕之类的。因为茶价仅二厘 当时1毫钱等72厘,而得名。在清朝的咸丰和同治年间,广州的“两李亭”遍布街道和小巷。有民谣唱到:“去丽丽亭喝茶,茶和银花不多。糕饼样样都抵食,最能顶肚无花假。”
其主要的茶客主要是一些肩挑负贩者,即以出卖苦力过活的贫苦劳动力,也叫做“三行” 建筑工人的通称和做苦力 搬运的大众,他们劳累一天,倦缩一夜,清早,借茶居寻求片刻喘息,会会工友,了解一下行情,发发牢骚,看看哪里有活。每天早上四五点,茶馆的门一开,工人们就挤到一千、两千个座位上,坐了十多分钟。茶友们每天都坐在固定的座位上,只要没有人缺席,他们就能见面,聊聊周围发生了什么大事小情。
当时只有“一杯”,还没“两件”。“一杯”是指用石湾做的绿色琉璃壶泡茶,每人一杯冰茶。当然其所饮用茶叶质量十分低劣,大多是翻渣茶叶,也就是“从上级或中级的茶楼里取来的客人喝余的茶渣,再晒干,再炒焙,或加颜色便是”。点心种类也十分有限,只有芋头糕、芽菜粉之类的食品。所用的茶壶质量也很低劣,多是石湾 石湾镇现隶属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产的粗制绿釉,大耳朵、粗嘴巴,因长的像鹌鹑,人称“鹌鹑壶”。
据考证广州茶楼其前身是“二厘馆”。兴起于清代的咸丰、同治年间,二厘馆大多在街边巷口开档,用树皮做顶,竹木搭建,下面摆上几张木台木凳,旁边生个炉子,炉子上放上一煲白粥、一锅油,老板兼伙计就站着捏搓面粉,将面切成面条下到油锅里,同时还有卖一些芋头糕、松糕之类的。因为茶价仅二厘 当时1毫钱等72厘,而得名。在清朝的咸丰和同治年间,广州的“两李亭”遍布街道和小巷。有民谣唱到:“去丽丽亭喝茶,茶和银花不多。糕饼样样都抵食,最能顶肚无花假。”
其主要的茶客主要是一些肩挑负贩者,即以出卖苦力过活的贫苦劳动力,也叫做“三行” 建筑工人的通称和做苦力 搬运的大众,他们劳累一天,倦缩一夜,清早,借茶居寻求片刻喘息,会会工友,了解一下行情,发发牢骚,看看哪里有活。每天早上四五点,茶馆的门一开,工人们就挤到一千、两千个座位上,坐了十多分钟。茶友们每天都坐在固定的座位上,只要没有人缺席,他们就能见面,聊聊周围发生了什么大事小情。
当时只有“一杯”,还没“两件”。“一杯”是指用石湾做的绿色琉璃壶泡茶,每人一杯冰茶。当然其所饮用茶叶质量十分低劣,大多是翻渣茶叶,也就是“从上级或中级的茶楼里取来的客人喝余的茶渣,再晒干,再炒焙,或加颜色便是”。点心种类也十分有限,只有芋头糕、芽菜粉之类的食品。所用的茶壶质量也很低劣,多是石湾 石湾镇现隶属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产的粗制绿釉,大耳朵、粗嘴巴,因长的像鹌鹑,人称“鹌鹑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