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浅析李煜作品中的悔恨情绪(2)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所以,无论李煜怎么做也阻挡不了赵匡胤的野心,最终袒肉而祥,成为宋庭阶下囚,过着非人的生活。从此“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娇生帝王李煜过上了囚徒生活,受尽屈辱,终日以泪洗面,屈辱和悔恨同涌心头,这一切的一切,他只能通过文字来传达,一字一句满是伤痛和悔恨。李煜,由一个帝王到一个囚徒,他的生活,情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的词以他被俘,南唐被灭为界,创作上明显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他生活在皇宫里,贵为帝王,生活无忧无虑,物质和爱情都很富足,词的内容骄纵艳丽,带有花间词的遗风。后期作品皆以抒发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物非人也非的感怀,感时伤世,宣泄屈辱情感为主,而这一时期的作品也是成就最高的,流传最为广泛的。且后主后期的词更显脱俗自然,字字信手拈来,以神写意,以血作言,他用血,用泪铸成了一座艺术的丰碑。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李煜被俘后生活清苦:《十国春秋·后主本纪》载,太平兴国二年,李后主自言家贫,宋太宗下诏给月俸,并赐给他三百钱。经济贫苦或许不为过,精神上的折磨才是最为痛彻心扉吧。他在北宋受尽屈辱。北宋灭南唐后,缴获南唐宝物无数,宋太宗有意召李煜到崇文苑观书,还厚脸皮地说“闻卿在江南好读书,此简册多卿旧物,归朝来颇读否?”抢人东西还厚脸皮地炫耀,这无异于用刀在李煜这颗破碎的心上剜了一刀。文士气浓厚且心灵高贵的李煜,何曾受过这样的侮辱?心灵一而再地受伤,他的痛苦,无奈和悔恨无以复加。他在给金陵旧宫人的信中言“此中日夕只以泪洗面”,他的痛苦可想而知。
一个娇贵的帝王,成为阶下囚,寄人篱下,内心有太多的伤感和悔恨。且看他“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坐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一旦归为臣虏,那些美好的生活都成为过去,记忆却刻骨铭心,悔恨也就愈加撕心裂肺。作为阶下囚的李后主,终日以泪洗面,以一己误国之悲写尽一生的悔。人说拥有之时不珍惜,失去之后空叹息。人们都总是要等失去之后方会后悔不曾珍惜。李煜在汴梁过了两年的囚徒生活,身份和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白衣纱帽待罪于明德楼下,听任宋天子对其命运的摆布。内心痛苦而沉重,不仅“此中日夕只以泪洗面”,面对来访的旧臣徐铉还长叹“真后悔当时杀了潘佑,李平!
”或许他在想:倘使当初不杀潘佑,李平,他也就不会成为阶下囚,他依旧是呼风唤雨,悠哉乐哉的逍遥帝王。对以往生活的回顾,对故国江山的眷念,对过去错误的追悔等成为他直抒胸臆的法宝,把这一切写入词中,使这一时期的词独具风格和艺术魅力。他在《乌夜啼》中慨叹“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首即景抒情的小令,情调哀怨。词人将人生的无限惆怅寄寓在暮春残景之中,面对被凄风寒雨昼夜摧残的林花而感到无可奈何。春花易逝,人生苦短;春花受冷遇凄风的无情摧残,却无法逃避,就如李煜自己,一旦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失去自由,也只能任人宰割,任人支配。“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他是否在想如果能够重新来过,他是否还会走老路,还会成为别人阶下囚,寄人篱下,任人摆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李煜被俘后生活清苦:《十国春秋·后主本纪》载,太平兴国二年,李后主自言家贫,宋太宗下诏给月俸,并赐给他三百钱。经济贫苦或许不为过,精神上的折磨才是最为痛彻心扉吧。他在北宋受尽屈辱。北宋灭南唐后,缴获南唐宝物无数,宋太宗有意召李煜到崇文苑观书,还厚脸皮地说“闻卿在江南好读书,此简册多卿旧物,归朝来颇读否?”抢人东西还厚脸皮地炫耀,这无异于用刀在李煜这颗破碎的心上剜了一刀。文士气浓厚且心灵高贵的李煜,何曾受过这样的侮辱?心灵一而再地受伤,他的痛苦,无奈和悔恨无以复加。他在给金陵旧宫人的信中言“此中日夕只以泪洗面”,他的痛苦可想而知。
一个娇贵的帝王,成为阶下囚,寄人篱下,内心有太多的伤感和悔恨。且看他“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坐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一旦归为臣虏,那些美好的生活都成为过去,记忆却刻骨铭心,悔恨也就愈加撕心裂肺。作为阶下囚的李后主,终日以泪洗面,以一己误国之悲写尽一生的悔。人说拥有之时不珍惜,失去之后空叹息。人们都总是要等失去之后方会后悔不曾珍惜。李煜在汴梁过了两年的囚徒生活,身份和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白衣纱帽待罪于明德楼下,听任宋天子对其命运的摆布。内心痛苦而沉重,不仅“此中日夕只以泪洗面”,面对来访的旧臣徐铉还长叹“真后悔当时杀了潘佑,李平!
”或许他在想:倘使当初不杀潘佑,李平,他也就不会成为阶下囚,他依旧是呼风唤雨,悠哉乐哉的逍遥帝王。对以往生活的回顾,对故国江山的眷念,对过去错误的追悔等成为他直抒胸臆的法宝,把这一切写入词中,使这一时期的词独具风格和艺术魅力。他在《乌夜啼》中慨叹“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首即景抒情的小令,情调哀怨。词人将人生的无限惆怅寄寓在暮春残景之中,面对被凄风寒雨昼夜摧残的林花而感到无可奈何。春花易逝,人生苦短;春花受冷遇凄风的无情摧残,却无法逃避,就如李煜自己,一旦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失去自由,也只能任人宰割,任人支配。“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他是否在想如果能够重新来过,他是否还会走老路,还会成为别人阶下囚,寄人篱下,任人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