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的纪念(3)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人要有同情心啊!”母亲让我懂得了做人要厚道,要怜贫惜弱的道理。我长大后,读了《论语》才晓得,母亲用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人好,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仁爱思想。
母亲还有铮铮侠骨的一面。记得有一次,母亲在屋里听到殴打和辱骂声,冲出去保护邻居家的小男孩不被三个野小子欺负,而母亲的右手却在拉架时被划破。母亲一边用纱布包着手,一边对我说:“儿子,人不能欺负人,但也不能被人欺。看见不公,不能冷眼旁观。”母亲这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感,成为我在生活中工作中处事为人的基本原则。
对人对己都一样,受到不公,她不会逆来顺受,总要据理力争。还记得我大姐作为下乡知青的优秀代表被公社推荐上大学,但在张榜的时候却被一位当时革委会负责人的孩子顶替了。我母亲得知此事后,立即找到高校招生负责人据理力争。但当时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革委会手中,一个外地来的招生老师的同情能够起多大作用呢?招生组解散返回学校后,母亲仍抱着一线希望千里迢迢坐火车去该校拜见了那位招生老师。虽然无功而返,但母亲坚持正义、不畏强权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永生难忘的烙印。
我后来能自学考上大学,也是母亲鼓励、鞭策的结果。1978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由于准备不足,没能考上本科,而考上了家乡的一所专科。正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母亲坚定鼓励我再复习一年。第二年,我与妹妹一起考上了大学,实现了我们全家人梦寐以求的理想。母亲逢人就讲:我的儿女不靠关系,不走后门,靠自己的本事双双考上了大学。四个好儿女,是我这一生最大的财富。母亲因我们而自豪,我们也为有这样的母亲而骄傲!
我兄妹上大学给母亲带来无比欢乐的同时,也带来了无限的思念。至今,我还留有她在四年里给我写的几十封书信,那一行行娟秀的字迹,满浸着母亲对儿子的千叮咛万嘱咐还有深深的惦念。每当我放假回乡探亲,第一眼总能看见她眼里满浸着泪花,幸福地微笑着看着儿子的归来。这一个美好的瞬间,是我们母子最幸福最难忘的时刻。现在,我还每每在梦中浮现那当时久别重逢的一个个片段。
母亲是柔弱的,充满爱心的,但同时又是刚强的、理智的。记得父亲被诊断出是肺癌晚期时,对于即将失去一位厮守了半个世纪的老伴来讲,内心是多么的痛苦。我清楚地记得,母亲镇定地对我们说:“人吃五谷杂粮,难免得病,生老病死是人生规律,有病医病,没有医不了的病。”但我分明能看到她哭过的还有些红肿的眼眶,以及眼睛里布满着的红红的血丝。接下来的日子里,母亲陪着父亲走过了他们一生中最艰难的日子。由于我当时担任着重要的工作,事务繁忙,不能更多地陪伴父亲。年过六旬的母亲拖着病弱身躯,每天按时为父亲熬药,挑着样的给父亲做些他平时爱吃的饭菜,并一口一口地给父亲喂下去。待我接到电话千里迢迢赶回老家时,父亲的丧事母亲已安排得妥妥当当。看着母亲强忍悲伤的面孔和由于劳累过度而日渐衰老的背影,我的心中油然升起对她的深深的敬意和无限的依恋。
母亲还有铮铮侠骨的一面。记得有一次,母亲在屋里听到殴打和辱骂声,冲出去保护邻居家的小男孩不被三个野小子欺负,而母亲的右手却在拉架时被划破。母亲一边用纱布包着手,一边对我说:“儿子,人不能欺负人,但也不能被人欺。看见不公,不能冷眼旁观。”母亲这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感,成为我在生活中工作中处事为人的基本原则。
对人对己都一样,受到不公,她不会逆来顺受,总要据理力争。还记得我大姐作为下乡知青的优秀代表被公社推荐上大学,但在张榜的时候却被一位当时革委会负责人的孩子顶替了。我母亲得知此事后,立即找到高校招生负责人据理力争。但当时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革委会手中,一个外地来的招生老师的同情能够起多大作用呢?招生组解散返回学校后,母亲仍抱着一线希望千里迢迢坐火车去该校拜见了那位招生老师。虽然无功而返,但母亲坚持正义、不畏强权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永生难忘的烙印。
我后来能自学考上大学,也是母亲鼓励、鞭策的结果。1978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由于准备不足,没能考上本科,而考上了家乡的一所专科。正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母亲坚定鼓励我再复习一年。第二年,我与妹妹一起考上了大学,实现了我们全家人梦寐以求的理想。母亲逢人就讲:我的儿女不靠关系,不走后门,靠自己的本事双双考上了大学。四个好儿女,是我这一生最大的财富。母亲因我们而自豪,我们也为有这样的母亲而骄傲!
我兄妹上大学给母亲带来无比欢乐的同时,也带来了无限的思念。至今,我还留有她在四年里给我写的几十封书信,那一行行娟秀的字迹,满浸着母亲对儿子的千叮咛万嘱咐还有深深的惦念。每当我放假回乡探亲,第一眼总能看见她眼里满浸着泪花,幸福地微笑着看着儿子的归来。这一个美好的瞬间,是我们母子最幸福最难忘的时刻。现在,我还每每在梦中浮现那当时久别重逢的一个个片段。
母亲是柔弱的,充满爱心的,但同时又是刚强的、理智的。记得父亲被诊断出是肺癌晚期时,对于即将失去一位厮守了半个世纪的老伴来讲,内心是多么的痛苦。我清楚地记得,母亲镇定地对我们说:“人吃五谷杂粮,难免得病,生老病死是人生规律,有病医病,没有医不了的病。”但我分明能看到她哭过的还有些红肿的眼眶,以及眼睛里布满着的红红的血丝。接下来的日子里,母亲陪着父亲走过了他们一生中最艰难的日子。由于我当时担任着重要的工作,事务繁忙,不能更多地陪伴父亲。年过六旬的母亲拖着病弱身躯,每天按时为父亲熬药,挑着样的给父亲做些他平时爱吃的饭菜,并一口一口地给父亲喂下去。待我接到电话千里迢迢赶回老家时,父亲的丧事母亲已安排得妥妥当当。看着母亲强忍悲伤的面孔和由于劳累过度而日渐衰老的背影,我的心中油然升起对她的深深的敬意和无限的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