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藏五十年——第七篇:世上好人就是多(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将稿子拿过来给我看看。”我双手将稿子递给主任,然后将那几处错误一一指给他看。主任点着头,自言自语地说:“不错,真的不错!没有想到只读了一年初中的小青年,竟敢给‘大秀才’改文章了。”接着他又抬头看着我,说:“你改得很好嘛。快点打好,由我俩来校对,明天一定要报上去。”
1955年,我在《人民文学》上看到一篇文章:《洼地上的战役》,文章作者署名路翎。他在朝鲜战场的坑道里,和志愿军战士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然后写成了这篇小说。小说生动地塑造了年轻战士王应洪的形象,作者还以大量的笔墨,描写了王应洪和朝鲜姑娘金圣姬之间那段悲剧性的爱情。我被那篇文章深深地打动了,流了好多的泪水。我还利用空闲时间,用打字机恭恭敬敬地打了一封感谢信,准备寄给路翎,表示一个读者诚挚的谢意,可惜一直没有找到他的通信地址。我还到处向人介绍那篇好文章和它的作者。
一天下午,小赵手里拿着几份报纸向我跑来,先是挤眉弄眼地对我说:“小王,你不是在学拉二胡吗?告诉你,快将你那把破胡琴砸了吧,现在上级号召要反二胡了,你就准备写交代材料吧!”我心想,那二胡又不是一个人,它也会反革命?我一把从小赵手里抢过那张报纸,再一看,只见一幅漫画,上面画的还真是一把“二胡”,但两根琴轴却被画成了两个人头,旁边写着——胡适和胡风。我说:“胡适、胡风我一个也不认得,我写什么交代材料?”小赵在报纸里面翻了翻,又抽出一张来,说:“你好好看看!你到处吹捧路翎文章写得好,要大家都来看,你还给他写了信。可报纸上说了,这个路翎就是胡风反革命集团的骨干分子!”听了小赵的话,我心里一阵紧张,那个晚上连觉也没有睡好。
也就是在那时候,单位开展了整风审干运动,先是组织大家学习文件和据说是毛主席亲笔写的“按语”。在小组会上,有人就将我揭发了出来,要我交代与路翎的关系。我说:“那路翎是老是少,是男是女我都不晓得,我哪里同他有什么关系?再说,这姓路的反革命分子写出了如此感人的文章,又印在国家公开发行的《人民文学》上,我看了能有什么错?”这件事情就被暂时“挂了起来”。
接着是让每个人填写干部履历表,还特别规定了要使用单位统一准备的美国产的“派克”牌墨水,据说那墨水多少年后也不会褪色;在上交履历表时,除了表上要贴照片,底片也要一同交上去,为什么要底片?原因没有讲。今生今世我填写过好多次的履历表,那可是唯一一份“神秘莫测”的履历表了。
再接着就是开小组会,由每个人将自己写好的履历材料,拿到会上去通过。我也就写了好多。那一天轮到该我发言了,我就念那材料:外公是国民党的中将司令。父亲是国民党炮兵第一旅的军官,后来去了赴缅甸的中国远征军。妈妈是长沙周南女子中学的毕业生,解放前算是一个官太太,解放后纳过军鞋底,一直在家作家务,算是一个家庭妇女。我小的时候,妈妈带着我和弟弟生活在军营里,她也是我和弟弟的启蒙老师。父亲每天出去又回来,有的时候,后面还跟着一个勤务兵。后来部队出发了,我和弟弟跟着妈妈,先是坐火车,后来火车路没有了,就改坐汽车。有一段路坐的汽车烧的是木炭,驾驶员先要将车上的一个木炭炉子摇好久,烧起好多气,车子才会走起来。我们就是这样,辗转到了贵州安顺。在安顺,家里有个女佣人,妈妈叫她刘嫂,但要我和弟弟喊她刘姨;还有一个小勤务兵,妈妈叫他小吴,但让我和弟弟喊他小吴哥。
1955年,我在《人民文学》上看到一篇文章:《洼地上的战役》,文章作者署名路翎。他在朝鲜战场的坑道里,和志愿军战士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然后写成了这篇小说。小说生动地塑造了年轻战士王应洪的形象,作者还以大量的笔墨,描写了王应洪和朝鲜姑娘金圣姬之间那段悲剧性的爱情。我被那篇文章深深地打动了,流了好多的泪水。我还利用空闲时间,用打字机恭恭敬敬地打了一封感谢信,准备寄给路翎,表示一个读者诚挚的谢意,可惜一直没有找到他的通信地址。我还到处向人介绍那篇好文章和它的作者。
一天下午,小赵手里拿着几份报纸向我跑来,先是挤眉弄眼地对我说:“小王,你不是在学拉二胡吗?告诉你,快将你那把破胡琴砸了吧,现在上级号召要反二胡了,你就准备写交代材料吧!”我心想,那二胡又不是一个人,它也会反革命?我一把从小赵手里抢过那张报纸,再一看,只见一幅漫画,上面画的还真是一把“二胡”,但两根琴轴却被画成了两个人头,旁边写着——胡适和胡风。我说:“胡适、胡风我一个也不认得,我写什么交代材料?”小赵在报纸里面翻了翻,又抽出一张来,说:“你好好看看!你到处吹捧路翎文章写得好,要大家都来看,你还给他写了信。可报纸上说了,这个路翎就是胡风反革命集团的骨干分子!”听了小赵的话,我心里一阵紧张,那个晚上连觉也没有睡好。
也就是在那时候,单位开展了整风审干运动,先是组织大家学习文件和据说是毛主席亲笔写的“按语”。在小组会上,有人就将我揭发了出来,要我交代与路翎的关系。我说:“那路翎是老是少,是男是女我都不晓得,我哪里同他有什么关系?再说,这姓路的反革命分子写出了如此感人的文章,又印在国家公开发行的《人民文学》上,我看了能有什么错?”这件事情就被暂时“挂了起来”。
接着是让每个人填写干部履历表,还特别规定了要使用单位统一准备的美国产的“派克”牌墨水,据说那墨水多少年后也不会褪色;在上交履历表时,除了表上要贴照片,底片也要一同交上去,为什么要底片?原因没有讲。今生今世我填写过好多次的履历表,那可是唯一一份“神秘莫测”的履历表了。
再接着就是开小组会,由每个人将自己写好的履历材料,拿到会上去通过。我也就写了好多。那一天轮到该我发言了,我就念那材料:外公是国民党的中将司令。父亲是国民党炮兵第一旅的军官,后来去了赴缅甸的中国远征军。妈妈是长沙周南女子中学的毕业生,解放前算是一个官太太,解放后纳过军鞋底,一直在家作家务,算是一个家庭妇女。我小的时候,妈妈带着我和弟弟生活在军营里,她也是我和弟弟的启蒙老师。父亲每天出去又回来,有的时候,后面还跟着一个勤务兵。后来部队出发了,我和弟弟跟着妈妈,先是坐火车,后来火车路没有了,就改坐汽车。有一段路坐的汽车烧的是木炭,驾驶员先要将车上的一个木炭炉子摇好久,烧起好多气,车子才会走起来。我们就是这样,辗转到了贵州安顺。在安顺,家里有个女佣人,妈妈叫她刘嫂,但要我和弟弟喊她刘姨;还有一个小勤务兵,妈妈叫他小吴,但让我和弟弟喊他小吴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