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个我永远都无法亲近的城市(6)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但有一次我在酒吧听着一个非洲人唱爵士乐,他问我从哪来,我竟本能说:Nowhere。
有一晚我在家,就躺在床上唱了两个小时的Beatles。唱到那首《NowhereMan》时,更是心有戚戚焉。
——孤独也有其所有的世界。
我曾想去很多很多地方,像一个收集癖一样,把地图画满叉。
现在也仍然想……
但我意识到,我去不了那么多地方,也无法看到那么多的山外之山、城外之城。
在工作的那6年间,我做的最多的是:
每个冗长的下午,从办公室的座椅站起来,独自走到楼梯口,看对面的大楼——每天的阳光在它身上都有不同,不同的光,投下了不同的影子。
我和大楼,阳光之下都无新鲜事。
它看起来一成不变。
可我们又都在变化。现在,写作和陪伴女儿成长,都让我真切感到时间的力量了。
她在我的家乡生活,我在她的城市生活。
我们见一面、讲一次电话,就能告诉彼此的变化。
我总希望,每次见到她的时候,我也能欣慰的告诉她,
妈妈也和你一样成长了。
这座城市有流水一样的力量。
有人在其中被冲刷、磨得圆滑、挣扎然后失去了方向;
我们在其中,手牵着手,被它冲着前行。
女儿算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但作为异乡人的我总觉得,我们之间有着天生的距离。
尽管如此,她也是我在这个城市最亲的人了。
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永远的离开上海,会不会对它有牵挂。
过去来的时候,我和自己说,随遇而安。
现在我还在这里,我仍和自己说,安之若素。
感谢它赋予我的平凡故事,我也努力理解它的照顾不周和冷漠。
正如PaulGraham在《CitiesandAmbition》中所说,每个城市都一种雄心壮志。
也许上海已经给了我了。
锦绣画传
致自己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风景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
在这座城市六年了,
看着他灯红酒绿人来人往
却越来越看不清最初的自己
也许是时候了
为自己拟一本记录岁月无痕的画本
是时候换个城市
换个活法,重新上路。
上海,一个我永远都无法亲近的城市
有一晚我在家,就躺在床上唱了两个小时的Beatles。唱到那首《NowhereMan》时,更是心有戚戚焉。
——孤独也有其所有的世界。
我曾想去很多很多地方,像一个收集癖一样,把地图画满叉。
现在也仍然想……
但我意识到,我去不了那么多地方,也无法看到那么多的山外之山、城外之城。
在工作的那6年间,我做的最多的是:
每个冗长的下午,从办公室的座椅站起来,独自走到楼梯口,看对面的大楼——每天的阳光在它身上都有不同,不同的光,投下了不同的影子。
我和大楼,阳光之下都无新鲜事。
它看起来一成不变。
可我们又都在变化。现在,写作和陪伴女儿成长,都让我真切感到时间的力量了。
她在我的家乡生活,我在她的城市生活。
我们见一面、讲一次电话,就能告诉彼此的变化。
我总希望,每次见到她的时候,我也能欣慰的告诉她,
妈妈也和你一样成长了。
这座城市有流水一样的力量。
有人在其中被冲刷、磨得圆滑、挣扎然后失去了方向;
我们在其中,手牵着手,被它冲着前行。
女儿算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但作为异乡人的我总觉得,我们之间有着天生的距离。
尽管如此,她也是我在这个城市最亲的人了。
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永远的离开上海,会不会对它有牵挂。
过去来的时候,我和自己说,随遇而安。
现在我还在这里,我仍和自己说,安之若素。
感谢它赋予我的平凡故事,我也努力理解它的照顾不周和冷漠。
正如PaulGraham在《CitiesandAmbition》中所说,每个城市都一种雄心壮志。
也许上海已经给了我了。
锦绣画传
致自己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风景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
在这座城市六年了,
看着他灯红酒绿人来人往
却越来越看不清最初的自己
也许是时候了
为自己拟一本记录岁月无痕的画本
是时候换个城市
换个活法,重新上路。
上海,一个我永远都无法亲近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