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个我永远都无法亲近的城市(3)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而越是老的房子,越是需要耐心。像人体老化的器官,房子的水管也常常血栓堵塞——冬天的热水器出不了水,要么是滚烫的,要么是冰冷的。湿冷的夜晚洗澡,总需要很大的勇气。
这时候想起来,“一个人的生活”总算有了点酸楚。
但好在我不是一个挑剔的人。对吃的不讲究,也正适合“漂泊的人”。
酱配白粥,或者一日三餐都是包子,也并没有感到多窘迫。甚至在租第二套房子的一整年里,我都喜欢去楼下吃碗长沙米粉。湖南的朋友总说,一看就不是正宗的,可我觉得,饱腹又鲜美。
但每次快过年的时候,我父母来,和我挤在狭小的房子里,我妈给我包一冰箱的饺子。我就觉得,终于有了“味道”。
那样难得的味道在几年后成家,变得稀松平常。过上了有家人的生活以后,再回头看一个人住的几年,仿佛在演高木直子的《一个人上东京》和《一个人住第5年》。有一次在地铁上重新再读,居然放肆大哭。
一个人住的时候,和一个人到城市的时候,都未曾觉得“现在已经有所不同了”——可是,当你回头的时候,一幕一幕,竟让人潸然泪下,也不知为何。
我和上海人一起工作过,生活过,连我也无法定义,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上海人”,虽然她的户口簿上是这样写的。
我学会了上海话,从“侬好再会”最简单的词开始,这甚至成了我学得最好的一门语言,我对它的精通远远高于英语粤语韩语。
但是在最近,我却放弃使用它了。如果不是很必要的话,我选择用普通话。
这些年来,很难描述对上海的喜欢或者不喜欢——那大概意思就是“没有很喜欢”——但既然“没有很喜欢”,为什么要在这里生活呢?
可能因为,随时准备走吧。
工作的那几年里,我总是对自己充满怀疑。尽管恪守职责,也严于律己,职场上表现尚可,未来也似乎一片光明。但我总觉得,这样不大对。
我怀揣着渺小的梦想,不是要在公司里谋得一席职位,而是在公司路口的报刊亭,看到自己周末写的稿子变成杂志里的铅字,能有一整年的激动。
但那样的时候太少了,大多数时间,我都不过是个写着碎碎念的博客持有者,讲着自己每天发生的事,多么平凡又渺小。
这时候想起来,“一个人的生活”总算有了点酸楚。
但好在我不是一个挑剔的人。对吃的不讲究,也正适合“漂泊的人”。
酱配白粥,或者一日三餐都是包子,也并没有感到多窘迫。甚至在租第二套房子的一整年里,我都喜欢去楼下吃碗长沙米粉。湖南的朋友总说,一看就不是正宗的,可我觉得,饱腹又鲜美。
但每次快过年的时候,我父母来,和我挤在狭小的房子里,我妈给我包一冰箱的饺子。我就觉得,终于有了“味道”。
那样难得的味道在几年后成家,变得稀松平常。过上了有家人的生活以后,再回头看一个人住的几年,仿佛在演高木直子的《一个人上东京》和《一个人住第5年》。有一次在地铁上重新再读,居然放肆大哭。
一个人住的时候,和一个人到城市的时候,都未曾觉得“现在已经有所不同了”——可是,当你回头的时候,一幕一幕,竟让人潸然泪下,也不知为何。
我和上海人一起工作过,生活过,连我也无法定义,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上海人”,虽然她的户口簿上是这样写的。
我学会了上海话,从“侬好再会”最简单的词开始,这甚至成了我学得最好的一门语言,我对它的精通远远高于英语粤语韩语。
但是在最近,我却放弃使用它了。如果不是很必要的话,我选择用普通话。
这些年来,很难描述对上海的喜欢或者不喜欢——那大概意思就是“没有很喜欢”——但既然“没有很喜欢”,为什么要在这里生活呢?
可能因为,随时准备走吧。
工作的那几年里,我总是对自己充满怀疑。尽管恪守职责,也严于律己,职场上表现尚可,未来也似乎一片光明。但我总觉得,这样不大对。
我怀揣着渺小的梦想,不是要在公司里谋得一席职位,而是在公司路口的报刊亭,看到自己周末写的稿子变成杂志里的铅字,能有一整年的激动。
但那样的时候太少了,大多数时间,我都不过是个写着碎碎念的博客持有者,讲着自己每天发生的事,多么平凡又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