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社会、文化与政治中的同性恋(2)

2022-03-01 来源:文库网

社会、文化与政治中的同性恋


作者一开始就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与20年代欧洲同性恋的黄金时代有着密切关系。战争期间对男性阳刚之美的颂扬,战争之后相对宽松的社会舆论以及人们压抑之情的释放,都推动着“幸存者的道德”去替代主流的伦理价值,由此所产生的那种没有约束的享乐主义成为同性恋运动的外在动力。具体到德英法三国,由于社会传统和文化观念的差异,同性恋运动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在德国,同性恋运动的开展最为迅猛,更具斗争性和群体性。战前就已成立的人道主义科学委员会(WhK)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保护同性恋权利的组织,其目标就是要废除德国的反同性恋法规。为此,委员会的主要发起人,医生、精神病学家和性学家马格努斯·希尔施费尔德精心构筑了一套关于同性恋成因的理论,简言之就是同性恋是先天形成的而不是后天习得的,这样就避免了将同性恋视为变态的可能,从而为同性恋赢得了更多的舆论支持。此外,德国的同性恋运动还有效地利用了现代传媒手段。比如,创办《中间性别年鉴》、《WhK通报》、《友谊》杂志,拍摄第一部同性恋电影《与众不同》等,这些举措都成为同性恋宣传的有效载体。更为重要的是,在德国还自发形成了“德国友谊联合会”、“人权联盟”等同性恋组织,它们的出现促进了同性恋运动向大规模群众运动的转变。以“人权联盟”为例,该组织在1929年时拥有会员48000人,其机构几乎遍及德国所有城市。“人权联盟”在政治上也十分活跃,曾就兴登堡总统开除同性恋议员一事提出过申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