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研究:从“沉默”到“显现”(4)
2022-03-11 来源:文库网
——参加劳动后,女性对原生家庭(“娘家”)的经济贡献。经济地位的提高可稳固女儿对“娘家”的“可用性”。学者金一虹提出,农民家庭的流动性使“娘家”成为再生产“重男轻女”性别印象的关键场所,依赖于倾向男性利益的性别分工模式和女性无酬照顾性劳动的“效用”,农民进城务工这一空间拆分的过程,支撑起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拆分,这样的负重也成为一些女工外出的目的之一。
——成婚后对“娘家”的回馈。家庭认同体现出子代家庭对父母家庭的态度,女性家庭地位的提高使女性对原生家庭的认同提升。学者沈奕斐发现,在城市,虽然独生子女终结了父系继承制,但女性的家庭观念则因其自主性更偏重母系,这样性别化的认同龃龉也易于引发夫妻冲突。因为普遍来说,情感慰藉始终是女性对“娘家”的牵挂和支持,而物质往来则成为女性对婆家的定义与感悟。
——成婚后对“娘家”的回馈。家庭认同体现出子代家庭对父母家庭的态度,女性家庭地位的提高使女性对原生家庭的认同提升。学者沈奕斐发现,在城市,虽然独生子女终结了父系继承制,但女性的家庭观念则因其自主性更偏重母系,这样性别化的认同龃龉也易于引发夫妻冲突。因为普遍来说,情感慰藉始终是女性对“娘家”的牵挂和支持,而物质往来则成为女性对婆家的定义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