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同学(2)
2022-03-10 来源:文库网
现在的人们有一种共识,认为只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水平与师资条件,就会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而当时我们卢集中学的教室简陋,师资匮乏,却同样走出许多声名俱显的人物。譬如道宇的书法简洁明快,笔锋雄健。克中的文章大气磅礴,浪卷潮涌。他们都曾经引来无数追随者的痴狂。那个时代学习生活虽然清苦单调,不过每个人都很快乐的。平时我们总会谈到恋乡情结,脑海中也会展现故乡的一幅幅影像。其实最为怀念的还是自已的母校。这种缘份在我们出生时就早已确定,那也是一种文化地域的确定。当时农村人的条件是很难让子女走出去读书的,不过孩子们也不想出去。靠着一个与上辈人都有着深厚感情的学校不读,岂不是说不过去。故乡的卢集中学培养了我父亲那一代,他们对于学校的感情早已是根深蒂固,不需质疑他们的孩子也必须走向那里去接受教育。
卢集街南有一条大河沟,沟北边就是我的母校,学校为青砖红瓦,高高矮矮,排排矗立。在卢集这个偏远穷困的乡镇它像一个小城堡尤为显眼,当时它们是全镇上最好的瓦房。校园的前面是宽阔的操场,四周栽着高大的梧桐树与垂柳,课间休息时同学们都会跑到那里追逐嬉戏。逢大忙季节时,附近的村民们总会就地取材将田地里收割来的麦子堆放到这里,一垛垛,一层层,高高低低排满整个操场。当同学们看到这些丰收的景象就知道期末考试大概快到了,于是炎炎夏夜,破旧的教室内一片勤奋苦读的景象。教室正中通常都悬挂着一盏明亮的汽灯,那是同学们凑份子买来的,当时的教室还没有装上电灯,那种汽灯现在市面上已很难看到。晚自习前,班长薛英总会为汽灯里注油打气,寂静的教室内除了同学们沙沙的写字声还可听到汽灯喷气的嘶嘶声响。那声音与远处传来的蛙声连成一片,相互印照形成我一个独特的记忆。为此现在我还常常一个人于夏夜走向空旷的原野,闭目享受那种幽香飘溢,蛙声如潮的氛围。而在这里,在这个幽静萧瑟,岁月清苦的环境中我度过了最为美丽的初中生活,结识了至今也难忘记的同学。学校里的老师每天如细雨润物,微风轻抚。同学间彼此真诚,快乐无忧。这些都是一种最深刻却又永远不会忘记的回忆,其感受早已深深植入每一个同学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