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大漠雄关的人们(2)
2022-03-02 来源:文库网
有一天,冯胜骑马涉过“九眼泉”,登上肃卅西面五十里的嘉峪山,勒马驻足,只见南面祁连山白雪皑皑,北面马鬃山连绵不断,西接广袤的戈壁,东连绿野平畴,还有潺潺流淌的泉水,袅袅升起的炊烟……脚下是山势平坦的开阔地,是一块建关设防的宝地。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冯将军满面春风地赞叹道:“咽喉之地,地势天成,妙极了!”
众将士也异口同声说:“这里只有三十里宽,峡谷象个瓶口,易守难攻,建关固若金汤!”
冯将军做事果断,一锤定音,就在这天选定关址,飞马上奏朝廷。准奏后,立即开工破土,时间不长,一座周长二百二十丈的土城便隆起在大漠深处。
西谚曰:“罗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这座雄踞河西走廊的雄关也不可能是短时间内修得成的。从隆起的一座土城到蔚为壮观的数座城楼建成,这中间跨越了一百多年的时间。从明弘治年间到正德年间,是嘉峪关的修建全面开工的时期,数万农民工聚集在戈壁滩上,露天设灶,蓬蒿为柴,昼夜烟雾弥漫,经久不散……后来,工程完毕,人员遣散,烟尘依然笼罩戈壁滩,越遇晴天越是显眼……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则趣闻:有一年,从西边窜来一帮强盗,他们在距关十多里处发现关内云岚散漫,关外烟雾缭绕,强盗头领立即下令撤退。随从问他:“未见一兵一卒,为何要撤?”头领说:“难道你等未曾看见,晴空朗朗,哪来的烟雾,显然有大军正在造饭,我等不可造次!”自此,“嘉峪晴烟”便传为美谈,成为“肃州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