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速迷 为太旧高速建设献出生命的8位特等功臣(2)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1965年, 杜西才当上了公路建筑合同工,1972年,由合同工转为正式工。几十年里, 他参加了401工程忻州—石岭关段、忻( 州) 定( 襄)公路、埻( 阳) 水( 泉堡)公路、宁(武)长( 城岭) 线五台段、大( 同)运(城) 路等工程建设。修路是野外作业,流动性大,难以照顾家庭,有人劝他调动一下工作,也好离家近点, 杜西才说:“我哪儿也不去,我这辈子就会修路, 看到自己亲手修的路上车来车往,就很满足了。”他几十年如一日,以路为家, 始终坚持施工第一线,踏踏实实、任劳任怨, 一心扑在工作上,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赞誉, 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
80年代初, 杜西才在忻州11公路分局工程一处担任总务长。他管了几年的伙食,没有出过一次错,一点便宜也未占过。
1993年秋,杜西才随忻州公路分局第三工程处来到太旧高速公路西段第七标段施工,他担任材料员,负责整个标段砂砾料的验收和分点限额供应。全标段用砂砾料的施工点很多,进度不一,用量各异,这就要求材料员掌握各施工点的情况,既不能储料过多造成损失,又不能因缺料影响进度。杜西才每天联系车辆,验料、分配材料要徒步走12公里以上。他工作认真负责,全标段从没有因为砂砾料而影响进度。
1994年6月15日晚上9点许,杜西才在收料途中,被一辆摩托车从身后将他撞倒。因伤势严重, 经抢救无效,不幸于次日凌晨6时去世, 终年58岁。
彭国斋(1956-1995) 男,山西省定襄县人,中共预备党员,生前任山西省公路局忻州分局第二工程处机械队队长。太旧高速公路建设特等功荣立者。
彭国斋的父亲原是省公路局的职工。受父亲的影响,1972年, 彭国斋刚满16岁就来到忻州地区公路总段工程二队,开始了他的公路建设生涯。
彭国斋长期从事野外作业,经受了锻炼,先后参加了108 国道改建、埻(阳)水(泉堡)线、原(平)马(圈) 线、大(同)运(城)线、长(治)晋(城)线等公路的建设, 历任施工员、领工员、机械技术员, 机械队副队长、队长, 1988 年~1995 年连续8年被评为忻州分局先进工作者, 1992 年被评为省公路局劳动模范。1994年12月18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93年5月18日,彭国斋所在的忻州公路分局二处承担了太旧路西段第6标段6公里的路基工程。时任机械副队长兼车辆调度的彭国斋深知任务重大,每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安排任务,跟班作业,检查车辆,修理机械。一旦机械出现故障, 他就立即进行抢修,保证工作顺利进行。1995年春节后, 他任机械队队长,为了加强管理,提高工效,他把全队职工进行了调整,将全队分成行车组、特种机械组、修理组、机械组4个组。为了调动职工们的积极性,他制定了详细的责任制方案, 明确每个人的责、权、利,采用定额工资和单车核算法,杜绝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的松散现象。通过一系列措施,机械保养完好率提高到94%,利用率达到100%,充分发挥了机械的作用,加快了工程进度。
1995年6月7日, 彭国斋早早来到工地,和修理组长李建军、压道司机芦成中一起修理已停机4天的振动压道机。为尽早排除故障,彭国斋驾车回驻地去取技术资料,途中不幸因车祸遇难,以身殉职,年仅39岁。
刘玉庭(1957一1994) 男,山西省定襄县人,生前任山西省公路局忻州分局第二工程处领工员。太旧高速公路建设特等功荣立者。
刘玉庭生于筑路职工家庭,初中毕业后,在忻州公路分局工程三队担任协议工, 1981 年正式参加工作。十几年来,他参加了多条公路的建设。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坚持在实践中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为了适应高速公路建设的需要,刘玉庭积极参加高速公路施工培训班,通过了高等级公路施工领工员的考核鉴定。在工作中, 刘玉庭成长为合格的领工员,测队、放线、看图纸、计算都能独立完成,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到太旧高速公路工地后,刘玉庭的担子更重了。每遇到混凝土灌注工程,他日夜坚守在工地,经常带病坚持工作。即使在工棚里输液,他也是一拔掉针头就立刻赶赴工地。只有在现场,他才放心,他知道,灌注混凝土,关系到工程质量这一百年大计,一点都马虎不得。
1994年5月15日,刘玉庭不顾连日来身患感冒,早早来到工地。上午8点多的时候,刘玉庭感到肚子疼得厉害。工友郭俊清发现他脸色不好,汗水直流,便劝他回去休息一阵,但刘玉庭谢绝了。他说:“不要紧. 一会儿就好了。”然而,刘玉庭的病情越来越重,同伴们再也忍不住了,拦住一辆车把他送到寿阳县南燕竹镇医院。一进医院, 他就急着对大夫说:“赶快给我打一针止痛针,工地上还有事。”大夫检查后说:“你的病情严重,必须住院治疗。”刘玉庭这才躺在病床上。然而,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他的体质受到严重损害。当日11时,因抢救无效,刘玉庭不幸去世,年仅37岁。
80年代初, 杜西才在忻州11公路分局工程一处担任总务长。他管了几年的伙食,没有出过一次错,一点便宜也未占过。
1993年秋,杜西才随忻州公路分局第三工程处来到太旧高速公路西段第七标段施工,他担任材料员,负责整个标段砂砾料的验收和分点限额供应。全标段用砂砾料的施工点很多,进度不一,用量各异,这就要求材料员掌握各施工点的情况,既不能储料过多造成损失,又不能因缺料影响进度。杜西才每天联系车辆,验料、分配材料要徒步走12公里以上。他工作认真负责,全标段从没有因为砂砾料而影响进度。
1994年6月15日晚上9点许,杜西才在收料途中,被一辆摩托车从身后将他撞倒。因伤势严重, 经抢救无效,不幸于次日凌晨6时去世, 终年58岁。
彭国斋(1956-1995) 男,山西省定襄县人,中共预备党员,生前任山西省公路局忻州分局第二工程处机械队队长。太旧高速公路建设特等功荣立者。
彭国斋的父亲原是省公路局的职工。受父亲的影响,1972年, 彭国斋刚满16岁就来到忻州地区公路总段工程二队,开始了他的公路建设生涯。
彭国斋长期从事野外作业,经受了锻炼,先后参加了108 国道改建、埻(阳)水(泉堡)线、原(平)马(圈) 线、大(同)运(城)线、长(治)晋(城)线等公路的建设, 历任施工员、领工员、机械技术员, 机械队副队长、队长, 1988 年~1995 年连续8年被评为忻州分局先进工作者, 1992 年被评为省公路局劳动模范。1994年12月18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93年5月18日,彭国斋所在的忻州公路分局二处承担了太旧路西段第6标段6公里的路基工程。时任机械副队长兼车辆调度的彭国斋深知任务重大,每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安排任务,跟班作业,检查车辆,修理机械。一旦机械出现故障, 他就立即进行抢修,保证工作顺利进行。1995年春节后, 他任机械队队长,为了加强管理,提高工效,他把全队职工进行了调整,将全队分成行车组、特种机械组、修理组、机械组4个组。为了调动职工们的积极性,他制定了详细的责任制方案, 明确每个人的责、权、利,采用定额工资和单车核算法,杜绝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的松散现象。通过一系列措施,机械保养完好率提高到94%,利用率达到100%,充分发挥了机械的作用,加快了工程进度。
1995年6月7日, 彭国斋早早来到工地,和修理组长李建军、压道司机芦成中一起修理已停机4天的振动压道机。为尽早排除故障,彭国斋驾车回驻地去取技术资料,途中不幸因车祸遇难,以身殉职,年仅39岁。
刘玉庭(1957一1994) 男,山西省定襄县人,生前任山西省公路局忻州分局第二工程处领工员。太旧高速公路建设特等功荣立者。
刘玉庭生于筑路职工家庭,初中毕业后,在忻州公路分局工程三队担任协议工, 1981 年正式参加工作。十几年来,他参加了多条公路的建设。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坚持在实践中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为了适应高速公路建设的需要,刘玉庭积极参加高速公路施工培训班,通过了高等级公路施工领工员的考核鉴定。在工作中, 刘玉庭成长为合格的领工员,测队、放线、看图纸、计算都能独立完成,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到太旧高速公路工地后,刘玉庭的担子更重了。每遇到混凝土灌注工程,他日夜坚守在工地,经常带病坚持工作。即使在工棚里输液,他也是一拔掉针头就立刻赶赴工地。只有在现场,他才放心,他知道,灌注混凝土,关系到工程质量这一百年大计,一点都马虎不得。
1994年5月15日,刘玉庭不顾连日来身患感冒,早早来到工地。上午8点多的时候,刘玉庭感到肚子疼得厉害。工友郭俊清发现他脸色不好,汗水直流,便劝他回去休息一阵,但刘玉庭谢绝了。他说:“不要紧. 一会儿就好了。”然而,刘玉庭的病情越来越重,同伴们再也忍不住了,拦住一辆车把他送到寿阳县南燕竹镇医院。一进医院, 他就急着对大夫说:“赶快给我打一针止痛针,工地上还有事。”大夫检查后说:“你的病情严重,必须住院治疗。”刘玉庭这才躺在病床上。然而,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他的体质受到严重损害。当日11时,因抢救无效,刘玉庭不幸去世,年仅3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