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格勒围城战 维基百科(3)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11岁女孩坦雅·萨维切娃的日记。她的日记中记录了当时的饥饿情况,以及她祖母、舅父、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死亡,日记的最后写到:“只剩下坦雅自己。”在围城结束后,她死于营养失调;她的日记曾在纽伦堡审判中被作为证物展示。
准备德军的计划
由威廉·冯·勒布陆军元帅指挥的德国北方集团军群负责进攻主要目标列宁格勒,冯·勒布的计划是在行进间攻占该城,但由于苏军的顽强抵抗及希特勒召回第4装甲集群,他因此在到达拉多加湖湖边后改为围困该城,同时尝试包围该城及与由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元帅率领的芬兰军队在列宁格勒以东的斯维里河会师。
芬兰军队当时是位于列宁格勒北面,德军则攻占了位于该城南面的地区。德军及芬军均希望封锁列宁格勒,以切断该城对外的一切连系。
列宁格勒防御地域
1941年6月27日列宁格勒当局市议会组织了平民的第一次响应,翌日全市市民被通知进入危急状态,随即有超过100万名市民被动员以修筑防御工事,在沿城区域构筑了数条防线,以击退从北面及南面入侵的敌军。
其中一条防线从卢加河入口处至丘多沃、加特契纳、红村及普尔科沃,途经涅瓦河,第二条经彼得宫城到加特契纳、普尔科沃、科尔皮诺及巴甫洛沃,另一条是对付芬兰人,即卡累利亚要塞区从1930年代开始已被建立在列列宁格勒北部郊区及现在重新投入使用,全长190公里的树木路障、635公里的铁丝网、700公里的反坦克壕沟、5,000个地面和树木炮座和混凝土炮座与25,000公里的露天堑壕阵地被民众建设或开凿出来,就算是俄罗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的大炮也被拆下来部署在列宁格勒南面的普尔科沃高地上。
建立包围圈
在最初的攻击行动中,德国第4装甲集群从东普鲁士进占了普斯科夫,在进攻列宁格勒的行动中到达附近的卢加及诺夫哥罗德,但是在该市以南遇到了顽强抵抗而停止前进,另外德国第18集团军的350,000名士兵却远远落后 - 在苏军西北方面军撤向列宁格勒后才能向奥斯特罗夫及普斯科夫推进,7月10日奥斯特罗夫及普斯科夫相继失陷及第18集团军到达了纳尔瓦及金吉谢普,从此地经卢加河防线向列宁格勒前进,由此封锁了从芬兰湾到拉多加湖的地区,最终之目标是从各方向孤立包围列宁格勒,而芬兰军队则被预计沿拉多加湖东岸推进。
战斗序列德军战斗序列
北方集团军群(威廉·里特尔·冯·李布陆军元帅)
第18集团军(格奥尔格·冯·屈希勒)
第42军(2个步兵师)
第26军(3个步兵师)
第16集团军(恩斯特·布施)
第28军(2个步兵师及1个装甲师)
第1军(2个步兵师)
第10军(3个步兵师)
第2军(3个步兵师)
(第50军 - 下辖于第9集团军,2个步兵师)
第4装甲集群(埃里希·赫普纳)
第38军(1个步兵师)
第41摩托化军(乔尔格-汉斯·莱因哈特,1个步兵师、1个摩托化师、1个装甲师)
第56装甲军(埃里希·冯·曼施坦因,1个步兵师、1个摩托化师、1个装甲师及1个装甲掷弹兵师)
芬军战斗序列
芬兰军队最高司令部(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元帅)
第1军(2个步兵师)
第2军(2个步兵师)
第4军(3个步兵师)
苏军战斗序列
北方面军(马基恩·波波夫陆军中将)
独立单位
第41步兵军
独立单位
第19步兵军
独立单位
第42步兵军
独立单位
第10步兵军
第11步兵军
独立单位
第7集团军
第8集团军
第14集团军
第23集团军
卢加战役集群
金吉谢普战役集群
独立单位
第14集团军防守摩尔曼斯克及第7集团军守卫拉多加湖及卡累利阿;因此他们没有参加最初的围城战。第8集团军最初是西北方面军的一部及通过波罗的海撤退(第8集团军在7月14日被转到北方面军)。
切断对外连系
8月6日,希特勒重复他的命令:“列宁格勒第一、顿涅茨克平原第二、莫斯科第三”,从1941年8月至1944年1月任何发生在北冰洋至伊尔门湖之间的事件均与德军围困列宁格勒的行动有关,同盟国进行护航到摩尔曼斯克的行动利用北海航线运送美国租借法案的粮食及战争物资到摩尔曼斯克铁路终站(虽然到列宁格勒的铁路连系刚刚被在城市北面的芬兰军队切断);及运送到在拉普兰的其它地方,当英国及加拿大向芬兰宣战后,温斯顿·丘吉尔要求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元帅及其率领之芬兰军队基于人道主义而重新开通摩尔曼斯克–列宁格勒铁路,以容许运送粮食援助列宁格勒的市民。
包围列宁格勒
芬兰人的情报帮了希特勒很大的忙,因为芬兰军队破译了苏联的军方密码及能阅读到苏军低层间的通讯,他会定期性的要求有关列宁格勒的情报资料,芬兰在巴巴罗萨行动的角色已在其第21号训令中说明:“大批的芬兰军队有一个任务,根据德军北翼的进展,向拉多加湖西岸或两岸进攻,以求牵制尽量多数量的苏军”。当德军在8月30日到达涅瓦河后,与列宁格勒连系的最后一条铁路被切断,9月8日当德军到达拉多加湖附近的什利谢利堡时,与列宁格勒的陆上连系亦被切断,9月8日对该市之炮轰造成178处火灾,由阿尔弗莱德·约德尔上将在10月7日签发的希特勒指令重新提醒禁止接受投降。
准备德军的计划
由威廉·冯·勒布陆军元帅指挥的德国北方集团军群负责进攻主要目标列宁格勒,冯·勒布的计划是在行进间攻占该城,但由于苏军的顽强抵抗及希特勒召回第4装甲集群,他因此在到达拉多加湖湖边后改为围困该城,同时尝试包围该城及与由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元帅率领的芬兰军队在列宁格勒以东的斯维里河会师。
芬兰军队当时是位于列宁格勒北面,德军则攻占了位于该城南面的地区。德军及芬军均希望封锁列宁格勒,以切断该城对外的一切连系。
列宁格勒防御地域
1941年6月27日列宁格勒当局市议会组织了平民的第一次响应,翌日全市市民被通知进入危急状态,随即有超过100万名市民被动员以修筑防御工事,在沿城区域构筑了数条防线,以击退从北面及南面入侵的敌军。
其中一条防线从卢加河入口处至丘多沃、加特契纳、红村及普尔科沃,途经涅瓦河,第二条经彼得宫城到加特契纳、普尔科沃、科尔皮诺及巴甫洛沃,另一条是对付芬兰人,即卡累利亚要塞区从1930年代开始已被建立在列列宁格勒北部郊区及现在重新投入使用,全长190公里的树木路障、635公里的铁丝网、700公里的反坦克壕沟、5,000个地面和树木炮座和混凝土炮座与25,000公里的露天堑壕阵地被民众建设或开凿出来,就算是俄罗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的大炮也被拆下来部署在列宁格勒南面的普尔科沃高地上。
建立包围圈
在最初的攻击行动中,德国第4装甲集群从东普鲁士进占了普斯科夫,在进攻列宁格勒的行动中到达附近的卢加及诺夫哥罗德,但是在该市以南遇到了顽强抵抗而停止前进,另外德国第18集团军的350,000名士兵却远远落后 - 在苏军西北方面军撤向列宁格勒后才能向奥斯特罗夫及普斯科夫推进,7月10日奥斯特罗夫及普斯科夫相继失陷及第18集团军到达了纳尔瓦及金吉谢普,从此地经卢加河防线向列宁格勒前进,由此封锁了从芬兰湾到拉多加湖的地区,最终之目标是从各方向孤立包围列宁格勒,而芬兰军队则被预计沿拉多加湖东岸推进。
战斗序列德军战斗序列
北方集团军群(威廉·里特尔·冯·李布陆军元帅)
第18集团军(格奥尔格·冯·屈希勒)
第42军(2个步兵师)
第26军(3个步兵师)
第16集团军(恩斯特·布施)
第28军(2个步兵师及1个装甲师)
第1军(2个步兵师)
第10军(3个步兵师)
第2军(3个步兵师)
(第50军 - 下辖于第9集团军,2个步兵师)
第4装甲集群(埃里希·赫普纳)
第38军(1个步兵师)
第41摩托化军(乔尔格-汉斯·莱因哈特,1个步兵师、1个摩托化师、1个装甲师)
第56装甲军(埃里希·冯·曼施坦因,1个步兵师、1个摩托化师、1个装甲师及1个装甲掷弹兵师)
芬军战斗序列
芬兰军队最高司令部(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元帅)
第1军(2个步兵师)
第2军(2个步兵师)
第4军(3个步兵师)
苏军战斗序列
北方面军(马基恩·波波夫陆军中将)
独立单位
第41步兵军
独立单位
第19步兵军
独立单位
第42步兵军
独立单位
第10步兵军
第11步兵军
独立单位
第7集团军
第8集团军
第14集团军
第23集团军
卢加战役集群
金吉谢普战役集群
独立单位
第14集团军防守摩尔曼斯克及第7集团军守卫拉多加湖及卡累利阿;因此他们没有参加最初的围城战。第8集团军最初是西北方面军的一部及通过波罗的海撤退(第8集团军在7月14日被转到北方面军)。
切断对外连系
8月6日,希特勒重复他的命令:“列宁格勒第一、顿涅茨克平原第二、莫斯科第三”,从1941年8月至1944年1月任何发生在北冰洋至伊尔门湖之间的事件均与德军围困列宁格勒的行动有关,同盟国进行护航到摩尔曼斯克的行动利用北海航线运送美国租借法案的粮食及战争物资到摩尔曼斯克铁路终站(虽然到列宁格勒的铁路连系刚刚被在城市北面的芬兰军队切断);及运送到在拉普兰的其它地方,当英国及加拿大向芬兰宣战后,温斯顿·丘吉尔要求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元帅及其率领之芬兰军队基于人道主义而重新开通摩尔曼斯克–列宁格勒铁路,以容许运送粮食援助列宁格勒的市民。
包围列宁格勒
芬兰人的情报帮了希特勒很大的忙,因为芬兰军队破译了苏联的军方密码及能阅读到苏军低层间的通讯,他会定期性的要求有关列宁格勒的情报资料,芬兰在巴巴罗萨行动的角色已在其第21号训令中说明:“大批的芬兰军队有一个任务,根据德军北翼的进展,向拉多加湖西岸或两岸进攻,以求牵制尽量多数量的苏军”。当德军在8月30日到达涅瓦河后,与列宁格勒连系的最后一条铁路被切断,9月8日当德军到达拉多加湖附近的什利谢利堡时,与列宁格勒的陆上连系亦被切断,9月8日对该市之炮轰造成178处火灾,由阿尔弗莱德·约德尔上将在10月7日签发的希特勒指令重新提醒禁止接受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