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杂谈趣闻

内疚会加重人们的心理负担和支配行为(2)

2024-01-03 来源:文库网
在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有些人甚至被关系紧密的人——例如朋友、家族成员、上司——操纵了自己的情绪,而由此感到内疚。这些内疚情绪会在内心涌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积累。
所以,内疚和心理负担是有着明确关系的。虽然很难说是谁导致了谁的发生,不过根据一项研究综述,内疚和很多心理症状都有着比较明确的统计关联性[2]。例如:
内疚与广泛性焦虑症——关联度较高(尤其当有羞耻情绪伴随时)
内疚与社交焦虑症——关联度较高(尤其当有羞耻情绪伴随时)
内疚与惊恐焦虑症——有一定程度关联
内疚与强迫症——有一定程度关联
内疚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有一定程度关联

内疚会加重人们的心理负担和支配行为


02、内疚的种类
由于内疚这种情感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特别一致的分类标准。
这里列举的是在一些循证研究基础上得到的几个分类:
1. 自然型内疚
例如如果你真的犯了错,并为你所做的事情感到歉意和惭愧,内疚是一种正常的反应。
这种类型的内疚感是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也是可以激励当事人做出改变,规范并提升自己行为准则的。
然而,如果没有后续的行为产生,也可能会导致持续的内疚感挥之不去,干扰当事人的生活。
2. 适应型内疚
有时,人们对无力控制事态的发展感到内疚。例如,对于亲人的离世,对于自己的袖手旁观等等。
尽管从能力上和责任上来说,都不一定是当事人可以控制的,但他们仍然感到强烈的遗憾、羞耻和愧意。
3. 偶发型内疚
每个人都会时不时有消极或负面的想法,但有时人们会因为有这种想法而产生内疚感。例如,偷看别人的试卷;超市里顺手牵羊;对异性抱有性幻想……即
使他们可能没有付诸行动,但他们可能担心自己会这样做,进而也可能担心别人会发现他们的"坏"想法。
4. 心理型内疚
这种内疚和上文提到的心理问题有紧密关联。通常是由于当事人本身存在(或曾经罹患过)心理疾病(如强迫症、焦虑症),而在心理问题发作时,出现的一种“习惯性”内疚。
例如忘了提醒家人做某事,又一时联系不上家人,觉得自己必须要解释而又无法解释,产生了一种焦虑和内疚并存的情绪。
5. 存在型内疚
这种类型的内疚感就比较复杂了,因为很多时候人们的内疚感,往往牵涉到和复杂事态碰撞时,自己的应对方式和后果。
例如由于一些私心,让别人的利益有所损失,自己却获利,也可能是当其他人经历不幸而你没有经历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内疚会加重人们的心理负担和支配行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