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现状怎么样了(终究逃不过时代宿命)(2)
2023-05-16 来源:文库网
钢铁、纺织、旅游成为当时华西村的三大支柱产业。但是,华西村模式“不可复制”。不可复制,是因为带着时代的烙印,抓住了机会的时间窗口,从而有一些先发优势和成本优势。
以钢铁为例,华西法兰管件厂(华西集团旗下公司)一度垄断日本50%以上的进口份额,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华西钢铁,是国内唯一通过欧洲认证的钢铁企业,英国、美国年https://imgs.wenkuwang.cc/upload/1/5的进口额来自华西村,仅仅是钢铁一项,每年就为华西村带来数百亿的财富收入,但钢铁在华西的总营收中常年不到一半,旅游和纺织的创收能力丝毫不弱钢铁。
但钢铁和纺织都属于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甚至可以认为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当随着整个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从过去近30年大需求、大产业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进入了集约型、创新型、技术驱动的新发展轨道时,这些乡镇企业的优势就逐渐消失。
比如说,对钢材的需求,传统的一般性用钢早已产能过剩,真正供不应求的是“特种钢”、高品质的钢材原材料。而普通的钢材,以螺纹钢为最,2018年每吨售价5400元,到了2019年跌到了3900元。而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也同样陷入了困境,由于人力成本上升,很多纺织厂早已迁出东南沿海,往西部甚至东南亚转移,而江阴在苏南,这里的县域经济发达,竞争激烈。
简而言之,华西村的崛起是吃到了政策,人口的红利,也是充分发挥了全民持股制度的优势。
另外,从人才的角度看,华西村是标准的“强人经济”,吴仁宝成为华西村的龙头,在改革开放初期,吴仁宝能够敏锐地发现机会,鼓励并带动所有村民将一个小农村走上“工业化之路”。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华西村的敢为人先吃到了巨大的“政策红利”。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吴仁宝无疑是能力强人,更重要的是,他同样还是一位卓越的共产党干部。有人曾说,如果吴仁宝单干,可能不会有富甲天下的华西村,而会多出一家类似于浙江的娃哈哈或者鲁冠球家族万向集团那样的优秀家族企业。
吴仁宝
吴仁宝对于华西村拥有巨大的号召力、凝聚力,以及他独一无二的致富意识和经商头脑,这是不可复制的,随着吴仁宝退出历史舞台,他儿子接班,以及整个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红利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曾经造就无限辉煌的华西村模式的优势也就越来越小了。
02 二代接班
不可否认的是,华西村第二代领导也进行了巨大的变革,他们清楚地知道,上一代靠资源吃饭的那些工厂,在新的时代并不再具有竞争优势。
1999年,吴仁宝的四儿子吴协恩提出应当以上市的方式倒逼企业完善产业制度和管理制度。当时21人的投票表决中,吴仁宝是唯一的反对票,但他还是听从了大家的意见。不多久,华西集团A股在深圳上市。
2003年,吴协恩接班,担任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一上任就干了一件“大事”——连续关停周边村的9个工厂。当时,这9个工厂都在盈利,这一做法招致许多不满和反对,也导致吴协恩多了一个“关厂书记”的称号。
从现在的角度看,当时吴协恩关掉那些产能落后的工厂未必是不明智的。进入2010年之后,环境治理提升到一个重要的政策高度。在全国范围内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生产效率低下的工厂成为一大趋势;另一方面,2012年,钢铁产能严重过剩,钢价暴跌,资金链断裂的钢厂比比皆是。所幸的是,几年之前的吴协恩已经意识到,原来那些曾经为村民带来巨大财富的工厂很快将会成为“累赘”。
2013年,吴仁宝去世,华西村曾经的“王者”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彼时的华西村也终于站在了一个巨大的转折路口,下一个黄金期在哪里,未来之路又该走向哪里?
吴协恩接手时,华西村企业的总资产高达550亿,华西村的村民几乎人人拥有大量的财富。据称,吴协恩对金融产业情有独钟,利用资金开展投资业务,以钱生钱,似乎是很多富二代都乐于从事的行业。单单2016年,华西村金融投资业务收入达到27.69亿。单看投资回报率,比传统行业投资少,回报却更高。为此,次年吴协恩便加大了投资。与此同时,其他产业也奉行“多点开花,重点突破”。
但是,进行多元化投资,风险同样加大,而且如果加了杠杆,也会增加负债规模。
2000年左右,华西村开始吸纳周边村落共同发展,总面积超过35平方公里,比澳门还要大,人口也从2000人增至3.5万。华西村的规模变大,早已超越了一个“村”的范畴,成为一个不小的城镇,一个利益共同体。
以钢铁为例,华西法兰管件厂(华西集团旗下公司)一度垄断日本50%以上的进口份额,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华西钢铁,是国内唯一通过欧洲认证的钢铁企业,英国、美国年https://imgs.wenkuwang.cc/upload/1/5的进口额来自华西村,仅仅是钢铁一项,每年就为华西村带来数百亿的财富收入,但钢铁在华西的总营收中常年不到一半,旅游和纺织的创收能力丝毫不弱钢铁。
但钢铁和纺织都属于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甚至可以认为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当随着整个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从过去近30年大需求、大产业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进入了集约型、创新型、技术驱动的新发展轨道时,这些乡镇企业的优势就逐渐消失。
比如说,对钢材的需求,传统的一般性用钢早已产能过剩,真正供不应求的是“特种钢”、高品质的钢材原材料。而普通的钢材,以螺纹钢为最,2018年每吨售价5400元,到了2019年跌到了3900元。而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也同样陷入了困境,由于人力成本上升,很多纺织厂早已迁出东南沿海,往西部甚至东南亚转移,而江阴在苏南,这里的县域经济发达,竞争激烈。
简而言之,华西村的崛起是吃到了政策,人口的红利,也是充分发挥了全民持股制度的优势。
另外,从人才的角度看,华西村是标准的“强人经济”,吴仁宝成为华西村的龙头,在改革开放初期,吴仁宝能够敏锐地发现机会,鼓励并带动所有村民将一个小农村走上“工业化之路”。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华西村的敢为人先吃到了巨大的“政策红利”。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吴仁宝无疑是能力强人,更重要的是,他同样还是一位卓越的共产党干部。有人曾说,如果吴仁宝单干,可能不会有富甲天下的华西村,而会多出一家类似于浙江的娃哈哈或者鲁冠球家族万向集团那样的优秀家族企业。
吴仁宝
吴仁宝对于华西村拥有巨大的号召力、凝聚力,以及他独一无二的致富意识和经商头脑,这是不可复制的,随着吴仁宝退出历史舞台,他儿子接班,以及整个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红利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曾经造就无限辉煌的华西村模式的优势也就越来越小了。
02 二代接班
不可否认的是,华西村第二代领导也进行了巨大的变革,他们清楚地知道,上一代靠资源吃饭的那些工厂,在新的时代并不再具有竞争优势。
1999年,吴仁宝的四儿子吴协恩提出应当以上市的方式倒逼企业完善产业制度和管理制度。当时21人的投票表决中,吴仁宝是唯一的反对票,但他还是听从了大家的意见。不多久,华西集团A股在深圳上市。
2003年,吴协恩接班,担任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一上任就干了一件“大事”——连续关停周边村的9个工厂。当时,这9个工厂都在盈利,这一做法招致许多不满和反对,也导致吴协恩多了一个“关厂书记”的称号。
从现在的角度看,当时吴协恩关掉那些产能落后的工厂未必是不明智的。进入2010年之后,环境治理提升到一个重要的政策高度。在全国范围内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生产效率低下的工厂成为一大趋势;另一方面,2012年,钢铁产能严重过剩,钢价暴跌,资金链断裂的钢厂比比皆是。所幸的是,几年之前的吴协恩已经意识到,原来那些曾经为村民带来巨大财富的工厂很快将会成为“累赘”。
2013年,吴仁宝去世,华西村曾经的“王者”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彼时的华西村也终于站在了一个巨大的转折路口,下一个黄金期在哪里,未来之路又该走向哪里?
吴协恩接手时,华西村企业的总资产高达550亿,华西村的村民几乎人人拥有大量的财富。据称,吴协恩对金融产业情有独钟,利用资金开展投资业务,以钱生钱,似乎是很多富二代都乐于从事的行业。单单2016年,华西村金融投资业务收入达到27.69亿。单看投资回报率,比传统行业投资少,回报却更高。为此,次年吴协恩便加大了投资。与此同时,其他产业也奉行“多点开花,重点突破”。
但是,进行多元化投资,风险同样加大,而且如果加了杠杆,也会增加负债规模。
2000年左右,华西村开始吸纳周边村落共同发展,总面积超过35平方公里,比澳门还要大,人口也从2000人增至3.5万。华西村的规模变大,早已超越了一个“村”的范畴,成为一个不小的城镇,一个利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