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太和殿简介资料(老祖宗的智慧了不得)(4)
2023-05-16 来源:文库网
所谓“榫卯”,指的是古代时期一种常见的连接方式,其主要组成结构分为两大部分:“凸出为榫,凹进为卯”。相信有不少年龄稍大的读者在一些老式家具中或多或少也曾也见识过这一独特而又古老的连接方式。毫无疑问,太和殿内梁和柱的连接方式也是采用了榫卯连接,那么笔者为何要将这一连接方式喻为太和殿的“阻尼器”呢?且听笔者细细道来。
首先,太和殿内榫卯节点形式有很多种,归纳起来基本可分为燕尾榫和直榫两种节点形式。所谓“燕尾榫”,即指的是形状犹如燕尾一般的榫,也是老式木制家具当中最常见的一种节点形式,该种榫的端部宽、根部窄,与之对应的卯则里面大、外面小,二者刚好结合在一起,可用于拉扯联系构件,如檐枋、脊枋等部位。而直榫的形状特点则与燕尾榫全然不同,该种榫既没有燕尾榫的怪异形状,又没有良好的竖行拉扯性能,由于其榫的端部与根部一样宽,且常为矩形,因此可以与卯之间形成一种只可纵向移动而不可横向移动的连接形式,有效的分散来来自于竖向的外力。总而言之,两种榫卯连接方式在外力的作用下均可进行一定程度和一定方向的移动,进行自身的内力调配,从而提升结构的整体性。这与现代阻尼器的原理不就十分相似么?
06、斗拱
与榫卯如出一辙,斗拱在我国建筑领域同样有着很久远的历史。史乘记载,我国春秋时期古人就已经开始将斗拱运用在高层建筑当中,使其提升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及可观赏性。那么太和殿中所采用的溜金斗拱真的能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吗?相关领域专家给出了解释:“斗拱构件由于在竖向分层叠加,这些木构件充当了弹簧垫作用,可将上部荷重的重力势能,并通过上下层的压缩变形巧妙地将能量耗散掉,从而起到减震作用”。简言之,太和殿所运用的分层的斗拱构件就像一个个串联的弹簧,通过弹簧本身所具备的弹性变形来发挥其整体的隔震作用。
写到这里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单从一个斗拱里边就可发掘出如此多的精华,可想而知整座太和殿,乃至整座紫禁城里边蕴藏了多少“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智慧。(注:尽管笔者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工科生,但由于在大学里边没能学好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这两门学科,导致如今水平有限,没能更深一层次的分析出斗拱及其他建筑构造所具备的性能,实在惭愧,在这里笔者需要重申的是:太和殿里边的“智慧”绝不止以上所述!)
参考文献:张鹏程:《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及其抗震发展研究》
周乾、闫维明、纪金豹《故宫太和殿抗震构造研究》等
首先,太和殿内榫卯节点形式有很多种,归纳起来基本可分为燕尾榫和直榫两种节点形式。所谓“燕尾榫”,即指的是形状犹如燕尾一般的榫,也是老式木制家具当中最常见的一种节点形式,该种榫的端部宽、根部窄,与之对应的卯则里面大、外面小,二者刚好结合在一起,可用于拉扯联系构件,如檐枋、脊枋等部位。而直榫的形状特点则与燕尾榫全然不同,该种榫既没有燕尾榫的怪异形状,又没有良好的竖行拉扯性能,由于其榫的端部与根部一样宽,且常为矩形,因此可以与卯之间形成一种只可纵向移动而不可横向移动的连接形式,有效的分散来来自于竖向的外力。总而言之,两种榫卯连接方式在外力的作用下均可进行一定程度和一定方向的移动,进行自身的内力调配,从而提升结构的整体性。这与现代阻尼器的原理不就十分相似么?
06、斗拱
与榫卯如出一辙,斗拱在我国建筑领域同样有着很久远的历史。史乘记载,我国春秋时期古人就已经开始将斗拱运用在高层建筑当中,使其提升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及可观赏性。那么太和殿中所采用的溜金斗拱真的能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吗?相关领域专家给出了解释:“斗拱构件由于在竖向分层叠加,这些木构件充当了弹簧垫作用,可将上部荷重的重力势能,并通过上下层的压缩变形巧妙地将能量耗散掉,从而起到减震作用”。简言之,太和殿所运用的分层的斗拱构件就像一个个串联的弹簧,通过弹簧本身所具备的弹性变形来发挥其整体的隔震作用。
写到这里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单从一个斗拱里边就可发掘出如此多的精华,可想而知整座太和殿,乃至整座紫禁城里边蕴藏了多少“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智慧。(注:尽管笔者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工科生,但由于在大学里边没能学好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这两门学科,导致如今水平有限,没能更深一层次的分析出斗拱及其他建筑构造所具备的性能,实在惭愧,在这里笔者需要重申的是:太和殿里边的“智慧”绝不止以上所述!)
参考文献:张鹏程:《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及其抗震发展研究》
周乾、闫维明、纪金豹《故宫太和殿抗震构造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