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配是什么刑罚是什么意思(有人评价其侮辱人格)(3)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影视剧中的宋代士兵
但与此同时宋代在北方和西方都有强大的敌对势力,这让他们始终承受着较重的军事压力,对于部队数量的需求与日俱增,为此他们需要一个新的兵源补充机制,刺配便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因此从北宋中期开始,刺配逐渐成为宋代最常见的刑罚手段,作奸犯科之人在接受了杖刑和刺字后,就会被送到急需人力的地区服役,他们中有人成为了兵勇,有人承担了修建道路桥梁的工作,和之前的流刑罪犯不同,这些刺配犯人的工作期限往往是终生制的。
三、刺配的流程形式
刺配作为宋代为了改善社会秩序以及增加兵源和劳役人口的刑罚措施,其对宋王朝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当时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宋王朝也发展出了一套完善的刺配流程,其大致分为脊杖、刺面和配流三个过程。
影视剧中的脊杖之刑
其中脊杖就是用竹杖或者木杖击打犯人的后背,一般刺配犯人都需要接受脊杖二十的惩罚,不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些脊杖也是可以免去的,除了《水浒传》中提到的病人免受刑罚之外,如果一些本应流放两千里的犯人要被送到更远的地方服役,那么他们的杖刑也是可以免去的。
刺面是刺配中最重要的流程,其在宋代也被看做刺配一刑中对犯人损害最大的一环,因为这是一个会跟随他们一生的羞辱记号。
根据犯人罪行的不同,刺面的针墨匠在他们脸上刺字的大小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所犯罪行越严重,犯人脸上的字号也就越大,犯人们脸上刻字的内容也并不固定,最常见的是他们犯下的罪行以及将要被发配到的地点,这样有助于人们知道他们的危险程度,也方便官差将外逃囚犯送回其服役场所。
接受刺字之刑的宋江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宋时期无论犯人罪行多么严重,他们也只有一边脸颊会被刺字,而且字号也会相应缩小。但到了南宋时期,随着社会环境的恶化,为了加强统治力度,刺配之人的双颊都有可能被刺字。那些从死刑减刑到刺配的犯人额头,还要被刺上“强盗”二字。
在接受文面之后,最后一部便是将犯人送到他们的服役地点了,在押送犯人出发之前,需要准备两本记录有犯人所犯罪行、服役地点、家庭信息等内容的文书,其中一份将被送到其目的地,另一份则由押送官差携带,便于一路上的官府查验。
为了防止押送人员偷懒,在这份文书上还会写上到达途径各地的预计时间,如果官差有所延误,就要受到责罚。
除了部分要去往极边远地区或者罪行极重的犯人之外,宋代一般采用逐州传递的押送方式,即每到一个新的州,就要更换一批押送人员,这样有助于各地之间的信息交割。
而前面提到的那些犯人,由于担心频繁交割会给他们逃跑的机会,因此一般采用逐路押送的方法,即由一组官差将他们直接送到目的地。
押送犯人的官差
但与此同时宋代在北方和西方都有强大的敌对势力,这让他们始终承受着较重的军事压力,对于部队数量的需求与日俱增,为此他们需要一个新的兵源补充机制,刺配便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因此从北宋中期开始,刺配逐渐成为宋代最常见的刑罚手段,作奸犯科之人在接受了杖刑和刺字后,就会被送到急需人力的地区服役,他们中有人成为了兵勇,有人承担了修建道路桥梁的工作,和之前的流刑罪犯不同,这些刺配犯人的工作期限往往是终生制的。
三、刺配的流程形式
刺配作为宋代为了改善社会秩序以及增加兵源和劳役人口的刑罚措施,其对宋王朝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当时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宋王朝也发展出了一套完善的刺配流程,其大致分为脊杖、刺面和配流三个过程。
影视剧中的脊杖之刑
其中脊杖就是用竹杖或者木杖击打犯人的后背,一般刺配犯人都需要接受脊杖二十的惩罚,不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些脊杖也是可以免去的,除了《水浒传》中提到的病人免受刑罚之外,如果一些本应流放两千里的犯人要被送到更远的地方服役,那么他们的杖刑也是可以免去的。
刺面是刺配中最重要的流程,其在宋代也被看做刺配一刑中对犯人损害最大的一环,因为这是一个会跟随他们一生的羞辱记号。
根据犯人罪行的不同,刺面的针墨匠在他们脸上刺字的大小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所犯罪行越严重,犯人脸上的字号也就越大,犯人们脸上刻字的内容也并不固定,最常见的是他们犯下的罪行以及将要被发配到的地点,这样有助于人们知道他们的危险程度,也方便官差将外逃囚犯送回其服役场所。
接受刺字之刑的宋江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宋时期无论犯人罪行多么严重,他们也只有一边脸颊会被刺字,而且字号也会相应缩小。但到了南宋时期,随着社会环境的恶化,为了加强统治力度,刺配之人的双颊都有可能被刺字。那些从死刑减刑到刺配的犯人额头,还要被刺上“强盗”二字。
在接受文面之后,最后一部便是将犯人送到他们的服役地点了,在押送犯人出发之前,需要准备两本记录有犯人所犯罪行、服役地点、家庭信息等内容的文书,其中一份将被送到其目的地,另一份则由押送官差携带,便于一路上的官府查验。
为了防止押送人员偷懒,在这份文书上还会写上到达途径各地的预计时间,如果官差有所延误,就要受到责罚。
除了部分要去往极边远地区或者罪行极重的犯人之外,宋代一般采用逐州传递的押送方式,即每到一个新的州,就要更换一批押送人员,这样有助于各地之间的信息交割。
而前面提到的那些犯人,由于担心频繁交割会给他们逃跑的机会,因此一般采用逐路押送的方法,即由一组官差将他们直接送到目的地。
押送犯人的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