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杂谈趣闻

刺配是什么刑罚是什么意思(有人评价其侮辱人格)(2)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刑罚体系的弊端也暴露出来,由于折杖刑的惩戒力度太低,有许多游手好闲之人变成了惯犯,他们明白自己只要不触及死刑条款,那么最多就是受些皮肉之苦,于是他们便常年做些鸡鸣狗盗之事,对宋朝的社会秩序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宋史·刑法志》中就记载了当时人们对于这种刑罚体系的批评:
“良民偶有抵冒,致伤肌体,为终身之辱;愚顽之徒,虽一时创痛,而终无愧耻。”
宋太祖赵匡胤画像
面对这种情况,宋朝政府希望能够提高刑罚的惩戒力度,但是折杖刑又是宋代最重要的仁政之一,宋朝皇帝们又不好废除祖制,这种情况就逼迫着他们必须想些新的刑罚来重整社会秩序。
二、刺配制度的优势
在古代的新五刑体系中,流刑是除了死刑之外最重的刑罚。因此,部分宋朝大臣便提出利用流刑的变种来惩戒罪犯。
但值得注意的是,汉代的流刑之所以是重罚,主要是因为当时人们有着安土重迁的思想,令他们被迫远离家乡的流刑才有惩戒意义。而且当时除了中原地区外,许多地方的发展水平也十分落后,犯人们在去到那里后很难生存下来,这也是为什么古人对于流放如此抵触。

刺配是什么刑罚是什么意思(有人评价其侮辱人格)


押送流刑犯人的官差
但到了宋代情况已经完全不同,首先宋代的疆域较之汉唐要小不少,其统治范围内大多都是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地区,因此犯人不存在因为流放无法生存的问题。
除此之外宋代商品经济十分发达,各地的交通往来也非常频繁,人们安土重迁的思想已经发生了改变,这都让流刑或者类似的刑罚在宋代失去了威慑力。
此时和宋代社会背景类似的五代时期就成了最好的参考,在五代后晋时期,就有将笞刑或者文面和流刑结合起来的做法,其中笞刑已经被北宋废弃,但文面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被刺配的林冲
虽然从汉文帝时期开始,黥刑便被废止,但在很多时候这种文面的做法其实依然存在,比如唐代武则天就曾经用此法惩戒过上官婉儿,在战乱时期,令私兵文面以辨别身份更是成为了惯例,五代时期就有不少政权的军队是文面上阵的。因此在宋代重新启用刺字文面的刑罚是具有一定社会基础的。
除了将流刑和文面刺字结合起来之外,宋代对于改进原有流刑体系也有一定的诉求,在之前的五刑体系中,被判处流刑的犯人一般只需要在当地服刑一年,即使是较重的加役流也只需要服役三年。但宋代由于发展迅速,需要用到人力的地方有很多,宋朝统治者便希望制定一种更长服役年限的刑罚。
除此之外宋代还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兵源短缺,由于宋代生产力发达,因此百姓不需要通过服兵役的方式来求生存,再加上宋代士兵地位低下,人们就更不愿意参军了,因此宋代经常出现壮年男子自断手指逃脱兵役的事件。

刺配是什么刑罚是什么意思(有人评价其侮辱人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