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杂谈趣闻

新冠病毒潜伏期有传染性吗(2)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二实验室检查。
增加“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IgG抗体在发病1周内阳性率较低”和可能导致假阳性的情形,以及何种情况下可通过抗体检测进行诊断等内容。
四、诊断标准
将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作为疑似病例诊断依据之一。
五、临床分型
对成人和儿童重型病例诊断标准进行了适当修改。
六、增加“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的判定标准
七、调整了成人和儿童“重型/危重型早期预警指标”
八、鉴别诊断
增加“儿童患者出现皮疹、黏膜损害时,需与川崎病鉴别”。
九、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增加“对于确诊病例应在发现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十、治疗
一抗病毒治疗。
对试用的抗病毒药物做了简要小结。某些药物经临床观察研究显示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仍未发现经严格“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证明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建议应在病程早期使用具有潜在抗病毒作用的药物,并重点应用于有重症高危因素及有重症倾向的患者。
不推荐单独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利巴韦林,不推荐使用羟氯喹或联合使用阿奇霉素。
-干扰素、利巴韦林 建议与干扰素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应用、磷酸氯喹、阿比多尔可继续试用,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禁忌症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问题。不建议同时应用3种以上抗病毒药物。
二补充了糖皮质激素治疗适应证 氧合指标进行性恶化、影像学进展迅速、机体炎症反应过度激活状态的患者、剂量及疗程。
三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
1.呼吸支持:根据PaOhttps://imgs.wenkuwang.cc/upload/2/FiO2分级 200~300 mmHg、150~200 mmHg和<150 mmHg分别采取不同的呼吸支持措施,如鼻导管或面罩吸氧、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机械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强调要及时评估呼吸窘迫和 或低氧血症有无改善,如无改善,应及时更换呼吸支持措施。
接受氧疗的患者,如无禁忌症,建议同时实施俯卧位通气,即清醒俯卧位通气,俯卧位治疗时间应大于12小时。
2.增加“气道管理”相关内容,细化“体外膜肺氧合 ECMO”的启动时机、ECMO指征和ECMO模式选择、推荐初始设置等。
3.增加预防性“抗凝治疗”的适应证,如果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时,按照相应指南进行抗凝治疗。
4.增加“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的治疗原则,如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IVIG、糖皮质激素及口服阿司匹林等。
四增加“早期康复”。
强调要“重视患者早期康复介入,针对新冠肺炎患者呼吸功能、躯体功能以及心理功能障碍,积极开展康复训练和干预,尽最大可能恢复体能、体质和免疫能力。”
十一、增加“护理”相关内容
根据患者病情,明确护理重点并做好基础护理。强调对重症/危重症患者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重点监测血氧饱和度。”卧床患者要预防压力性损伤。按护理规范做好各种有创治疗、侵入性操作的护理。
十二、出院标准和出院后注意事项
对于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和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的患者,如核酸仍持续阳性超过4周者,建议“通过抗体检测、病毒培养分离等方法对患者传染性进行综合评估后,判断是否出院。”
十三、增加“预防”相关内容
提出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提高健康素养、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科学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就诊等防控建议。

新冠病毒潜伏期有传染性吗


为什么感染新冠病毒后会出现潜伏期?
一现代医学的观点
一则,与感染病毒的数量有关
有专家认为,初始进入人体的病毒量越大,发病的速度就越快,潜伏期就相对较短。
二则,感染者体质有关
专家认为,潜伏期长短与病人本身体质有关,有些人耐受性很好,而一些人则比较娇气,稍微有点不舒服就会感觉到,这种主观性的东西很难去评估。且病毒进入人体内,没有显示出外在症状,这到底是属于潜伏期还是无症状感染,目前是很难区分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另外,还有专家认为,在常见潜伏期以内的病例大概占95%以上,也有一些拖尾数据不在这里面,这和个体差异有关。
三则,与病毒适应宿主的能力有关
有专家认为:潜伏期长,说明新冠病毒适应新的宿主的过程比较长,等到病毒适应了宿主之后才会导致后者发病。
二中医的观点
从中医来分析,病毒属于邪气。邪与正不两立,邪气侵入人体后,正气会奋起抵抗,正邪交争的过程往往会表现出症状出来。若没有症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