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杂谈趣闻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3)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其实蜀汉最可惜的两位将领我认为一个是马超,另外一个就是赵云。
很多云黑说赵云一生都没做过大官,战绩也没关张等人相比,首先东汉末年非常注重出身,赵云并非世家大族,刘备刚开始出来混赵云不是人家的拜把子弟兄,跟关张没法比。就是曹操关键位置也是用的曹姓或者夏侯姓。有人会说魏延出身也不好为什么官做的比赵云还大?这就要说说蜀国各将领的优缺点了,纵观三国可以称得上完人的一只手就能数出来。刘备的早期将领关羽太傲,张飞脾气暴躁,在后来的魏延贪功,爱表现(当然人家也有资本),黄忠的脾气也好不到哪去。这些都是可以在历史上找到根据的,赵云前期跟随刘备的时候刘备不会对他太信任是肯定的,加上刘备手头兵力也不多,所以赵云长期呆在刘备身边。等后来兵多将广了,也不缺赵云这一个,毕竟论起门阀,当时荆州益州很多将领都适合比赵云带兵。就算放到现在也是类似,假如一个普通人当兵和一个出身军事世家的人当兵谁能力相似,谁晋升更快我想大家都能猜到吧?
现在都是如此更何况是注重世家门阀出身的西蜀。所以赵云也就没机会独自领兵。很多掌权者喜欢有明显缺点的将领,例如张飞,你带好兵,让你打哪你打哪就行。而赵云就比较有自己的想法,这是作为主帅的条件,也是赵云不被重用的原因之一。历史上打下益州刘备打算大肆封赏,赵云力谏,结果得罪了刘备集团的大部分官员。刘备打算打东吴又是赵云劝谏,结果又被刘备晾一边了。赵云一旦有封赏就分给全军,犒劳手下,在统治者眼里这就是收买人心,赵云还没有自己的一支武装力量,在统治者眼里,这个人是微不足道的,即使反叛也不会造成多大影响,一个有自己思想,谨慎不争功又不贪财的将领,莫说刘备,就是曹操也不敢重用。
刘备汉中称王基本上所有原来跟着刘备的人都升官了,只有赵云官职未动。这也是理解的,因为刘备了解赵云,即使不封赏,赵云也不会说什么,如果搁在魏延马超身上早就闹翻天了。还有就是赵云以复兴汉室为己任,刘备只不过是打个幌子而已,根本不敢给赵云太大的兵权,试想如果有一天打倒了曹操,刘备当不当皇帝?原来的皇帝怎么办?赵云兵权太大不拥护自己谁能制衡?所以干脆不找这个麻烦。反正当时有关羽,张飞,魏延等不少亲信大将,出征就不用你了。这点跟岳飞类似吧。
古往今来没有哪本史书说赵云武力不行,三国志原话是这样的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书中将黄忠赵云与灌婴,夏侯婴两位猛将相比,可见二人武力不低。
西蜀多山,像赵云这样的骑兵将领在后来就显得可有可无了。其它不多说了,总其原因如下
1.没有太大的缺点,也不表现太突出的长处。在那个时候,这种将领并不是攻城略地或者防守城池的最佳人选。
2.不会做人,很多时候直谏,得罪不少人,不会拍刘备马屁,不着刘备待见。
3.出身低微而且没有自己的势力。
以上只是我自己的看法,历史终究是历史当时的情况谁都不知道,只是历史上的英雄我们都没有什么什么权利品头论足,毕竟人家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我们连一划都没留下。
刘备不用赵云是故意留给刘婵
于是又有人说刘备知道赵云有能力,比如曾设空营计打败曹军,这也是虎威将军的来历,故意自己不用,留给后主刘禅。类似于李世民不用李勣,而把他留给太子李治,果然李治做皇帝,把李勣的职务升到宰辅的位置,为李治坐稳江山立下不世功劳。那事实真的如此吗?
赵云因没有统兵经验,蜀汉又将领众多,自然也就没有统兵机会了。一直到蜀汉后期,诸葛亮实在无将可用了,才派赵云为主将上阵。那时的赵云,已经是满头白发了。赵云犯了为官的几大禁忌,又时运不济,故虽一生任劳任怨,也只能是死后封侯。当初若是投曹操,我想不至于如此结局。
关于赵云的统帅能力。赵云品性谦逊,性情冷静,善内政,从择定贤主,千难万险,追随不改见忠贞种看出,赵云实有大智慧。若赵云统兵,辅以一智谋之士,我肯定谋士之言他能听得进。
为将者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条件是能使士卒用命。故名将吴起亲自替士兵吸脓,为得就是能使士卒用命。而赵云,做战英勇,每每身先士卒,最难得的是,有大赏又不独自享受,而是分与诸军。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镇东将军赵云去世。终其一生,他的业绩很平凡也很普通。甚至后来追谥了五个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也没有赵云。时朝野舆论认为赵云曾经救过刘禅,应当赐谥,最后终于成为十二个大臣中最后一个被赐谥的大臣。
我们不清楚刘备临终前,是否私下对刘禅作过交待。但据《蜀志》来看,17岁的刘禅刚一继位,即于建兴元年拜赵云为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赵云卒于建兴七年(公元230年),死后更是拿他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庞统一样追谥,使其备享哀荣。生前原本应该获得的荣耀,偏要等到死后来追补。
赵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