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杂谈趣闻

国宝熊猫的祖先是谁(3)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熊猫的发现之所以引起轰动,不是因为它有多可爱,而是因为一个简单的事实:在19世纪晚期,欧洲的博物学家几乎已翻遍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要发现大型哺乳动物的任何一个新物种,那都是极难的事。只是大熊猫由于格外珍稀,所引发的社会反应也更大一些。1965年,在西欧的动物园,单个西伯利亚虎、黑犀牛或大猩猩的价格大致与一辆低档汽车相当(约10000法郎),一只黑猩猩则只值这个数字的https://imgs.wenkuwang.cc/upload/1/3,但一只大熊猫的价值却堪比一辆豪华汽车(75000法郎)。
回溯这段历史,应该说,虽然现在大熊猫被视为国宝并代表着中国的形象,但这实际上原是一个西方的视角,中国人是在西方人之后才发现大熊猫的。这并不是说之前没有中国人看到大熊猫,而是说,没有人从那样一个视角来认识它。这就像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中国四大发明,中国人原本并不知道这是四大发明,这乃是由西方之眼带来的重新认识。就像我老家崇明,现在每以崇明水仙著称,认为是海内与漳州水仙并称的、本岛最有代表性的花卉,可是如果翻检《清瀛洲诗钞选注》,其中咏梅花诗最多,其余又咏木芙蓉、杏花、秋海棠、菊花、杨花、牡丹、白莲、枇杷花等等,却无一首是咏水仙的,也就是说,当时人并不觉得水仙有何特殊意义。

国宝熊猫的祖先是谁


大熊猫其实也一样,它的特殊性,是在比较之后才凸显出来的。在1869年它被西方人发现之前,对国人而言,它不过是熊的一种罢了。这种情况,就像是你家附近住了数十年的一个邻居,你一直觉得他普普通通、喃喃自语说一些你们都听不懂的话,忽然之间,有语言学家告诉你们,其实此人说的是一种奇特的语言,而这世上已仅有他一个人会说了。也就是说,一个事物,当它放在不同的视野框架下,它就可能显示出全新的意义。从这一点上来说,熊猫之变成中国的国宝,其实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发生了某种深层的结构性变动所带来的新认识。
当然,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是熊猫?熊猫固然珍稀,但麋鹿也是:这种四不像被发现时,同样在西方引起轰动,而它的发现者与熊猫的发现者正是同一个人法国传教士Armand David(它也因此被称为大卫鹿,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时间上还比发现熊猫早了四年。在四川宝兴发现大熊猫一个月后,他发现了金丝猴;同年,又在当地还首次发现了珙桐(这种植物的种名中同样包含有他的姓氏:Davidia involucrata)。再往后,中国的植物学家还发现了以往只见化石、未见活植物的水杉等植物物种。然而所有这些珍稀濒危程度未必下于大熊猫的物种,都远远不像大熊猫那样引起人们持久的喜爱,更不必说被冠以国宝称号并成为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了。

国宝熊猫的祖先是谁


选择什么作为象征,有时的确不无偶然性,但如果说国宝是因为大熊猫珍稀,那么其受欢迎就不能不说也是因为其不具攻击性的可爱形象了。自1936年起,民国政府就已经开始向邦交国赠送大熊猫,而在1949年后,它更像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晴雨表尤其是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之后,在两年之内,美、日、西德、英、法等西方大国都无一例外地获赠了一对大熊猫。外交无小事,从政治角度来看,熊猫可说是一个完美的文化形象代表:你很难对它产生什么负面的联想。卖萌即便不是第一生产力,但应该也算是第一亲和力。现代熊猫形象的形成,本身就是各种社会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早已超越了这个物种本身的生物学意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