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杂谈趣闻

体测是运动员的拦路虎吗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人民日报称体测不应成比赛拦路虎 体测是运动员的拦路虎吗

近日,各大网站搜索平台的热搜榜被“体测”这个话题霸屏了,很多本应该在全国锦标赛中大放异彩的选手纷纷因为体测而被拦在了全球锦标赛门外,其中有很多大家非常熟悉的厉害的运动员,比如傅园慧、余贺新、王简嘉禾、于静瑶等,对于这项奇葩的规定网友们直呼看不懂比赛了,就连人民日报称体测不应成比赛拦路虎,运动员的好坏不应该用体测来决定。下面大家就跟着有图有真相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哦~

体测是运动员的拦路虎吗


人民日报称体测不应成比赛拦路虎
运动员在预赛中创造新的纪录是令人欣喜的事,但最近,这种惊喜在泳池里却有些变味。正在青岛举行的全国游泳冠军赛竞赛规程规定,预赛前16名的运动员要根据体能得分排序,只有体能排名前8名的运动员方能进入决赛。由此,在预赛中打破女子1500米自由泳亚洲纪录的王简嘉禾、打破男子50米自由泳全国纪录的余贺新等选手没能走得更远。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各方关注和热议。
对运动员来说,扎实的体能是保障技术发挥的前提。在奥运会、世锦赛等大赛中,密集的赛程和多枪比拼都会让运动员产生巨大的体能消耗,如果没有充足的体能储备,很容易后程乏力,在最后关头动作变形,丧失对顶尖选手的竞争力。2021年的杭州短池游泳世锦赛和去年的光州游泳世锦赛上,一些中国选手就出现后半程体能不足的问题,甚至在出水后感到强烈体力不支,难以多项目兼顾。因此,重视体能、强化体能,这点毋庸置疑。
也要看到,不同项目之间存在显而易见的差异,有各自不同的专项体能要求。据了解,国家体育总局所强调的,是更为底层的“基础体能”。在今年2月份出台的一份国家队体能达标测试评分标准中,涵盖了BMI 身体质量指数、坐位体前屈、垂直纵跳、3000米跑等10项内容,成为此后包括游泳、田径、羽毛球、体操等项目进行体能测试的主要依据。
从强化体能的角度看,推动弱势项目补强,让一些多年徘徊不前的项目有所突破,基础体能的提升也是势在必行。但是,把体能测试结果与比赛晋级挂钩,甚至有的项目在https://imgs.wenkuwang.cc/upload/1/4决赛阶段不比专项只比体能,也让不少体育迷直呼“看不懂比赛”。拿全国游泳冠军赛来说,如果选手抱着只游一枪的心态,或许能在预赛中创造成绩,但无法检测连续作战的能力,起不到模拟大赛的作用。对这种比赛杠杆带来的“副作用”,不可不察。
加快体育强国建设,需要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去更新体育理念,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强化体能的初衷有积极的针对性,但在具体操作层面暴露出来的问题更需要审慎对待。如何保证体能测试的项目选择、评价体系科学有效;如何让运动员、教练员对体能的认识真正贯穿在训练的日常环节中,需要体育主管部门和相关专家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给出权威解答,回应公众关切。
与此同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如何严格执行标准,确保公平公正,也需要强化组织管理。改革之路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挑战,面对改革中新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研判,科学应对,实事求是,方能行稳致远。

体测是运动员的拦路虎吗


也有网友表示体测也是有好处的
让成绩平平的运动员有了出头之日,有了在国内拿金牌的机会,要不天天就那几个著名运动员,观众都看烦了,让观众看看普通运动员夺金,也有新鲜感。
中国在奥运会上金牌榜连续多年进入前三,受到西方国家多年来的嫉妒,等明年东京中国派出体测运动员出场,全军覆没,外国友人必然会心有释然,有利于团结外国友人。
明年东京新冠前景不明,派体测运动员出场,把金牌选手留在国内,有利于保护金牌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当然体测运动员也要打了疫苗再去,确保万无一失。
有利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奥运会比的是专项能力,必须单项拔尖才行,而体测比的是综合素质,也就是说各项都平平,但每项都凑合,这样极大的提高了普通人通过体测参加奥运会的可能性,刘翔一百年才出一个,但体测满分选手民间健身高手训练训练都有一大把。
中国足球迎来重大利好,多年来,足球颇受其他运动嘲笑,等再过十年,全国各项体育运动都成了国足水平,这下子,足球就能扬眉吐气了,谁也别笑话谁。
有利于中国运动医疗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听说苏炳添体测3000米导致旧伤复发,谢震业天天练体测受了小伤,百米降到了10秒30,结果还夺冠了,说明体测会导致运动员伤病增多,这正是中国运动医疗大显身手的好时机,天天门庭若市,医疗水平一定迅速提高。
有利于电竞选手扬眉吐气,多年来,人们对坐着打游戏成为体育项目多有不解,现在,电竞也要通过体测才能上岗,这下大家没话可说了吧?引体向上40个才是满分,18个是0分,就问你怕不怕?通过体测的电竞选手你还敢说人家不是运动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