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歼敌数不是最少的,为何地位却排在最后? 平津战役简介(2)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战役的时间线尤为关键,48年11月平津战役打响时,东北已经全境解放,我军规模最大装备最好的东北野战军,抽出主力80万人入关,加入华北战场。在解放战争的的前两年,傅系部队在华北地区占据军事优势,无论总兵力还是战绩都压制华北我军 仅30万人左右,集宁、张家口、冀中等战役屡屡取胜,心理优势明显。但是辽沈战役后局面突变,东北野战军入关部队及华北我军总兵力接近110万人,接近华北国军规模的两倍,且东野入关时包括了炮兵纵队,重武器数量同样处于优势,傅作义死守华北的难度极大。
有朋友说辽沈战役东野不同样是以2比1的兵力对比歼灭卫立煌集团吗?要知道东北战场此前并未进行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是我军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大决战,即便东北野战军有兵力优势,但战术布置、经验和心理因素带来的难度更大。东北尚且如此,淮海战役华野和中野则是以60万人对阵敌人徐州集团80万重兵 含后来东进的黄维兵团,不管战术如何运用,难度都远远超过了平津战役。
还有一点不容忽略,即傅作义战前错误的兵力运用方式。由于前文提到的派系问题,傅作义在决战前仍然以保全绥远系实力为基本目标,把嫡系部队排在西线,而把中央军30余万人一律安排在北平以东战线直至塘沽。傅作义出于私心,形成了“一字长蛇”布局,犯了以少打多的大忌。本来傅作义的兵力就不够用,却使用了最容易被我军切割包围的打法,结果主力分别在张家口、新保安、天津三个孤立据点被歼灭,北平的25万重兵最后成了瓮中之鳖,只能不战起义。由于北平大规模国军起义改编的原因,平津战役也成了三大战役中我军伤亡最小的一场战役 3.9万人,难度确实低于其他两战
有朋友说辽沈战役东野不同样是以2比1的兵力对比歼灭卫立煌集团吗?要知道东北战场此前并未进行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是我军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大决战,即便东北野战军有兵力优势,但战术布置、经验和心理因素带来的难度更大。东北尚且如此,淮海战役华野和中野则是以60万人对阵敌人徐州集团80万重兵 含后来东进的黄维兵团,不管战术如何运用,难度都远远超过了平津战役。
还有一点不容忽略,即傅作义战前错误的兵力运用方式。由于前文提到的派系问题,傅作义在决战前仍然以保全绥远系实力为基本目标,把嫡系部队排在西线,而把中央军30余万人一律安排在北平以东战线直至塘沽。傅作义出于私心,形成了“一字长蛇”布局,犯了以少打多的大忌。本来傅作义的兵力就不够用,却使用了最容易被我军切割包围的打法,结果主力分别在张家口、新保安、天津三个孤立据点被歼灭,北平的25万重兵最后成了瓮中之鳖,只能不战起义。由于北平大规模国军起义改编的原因,平津战役也成了三大战役中我军伤亡最小的一场战役 3.9万人,难度确实低于其他两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