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赵薇版(2)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京华烟云(赵薇版)分集剧情介绍 第4集
峰回路转,木兰真是喜出望外,不仅是因为自己不用代嫁,平亚又和心上人在一起了;也是因为曼妮还带回来一个女孩。她正是当年和木兰一起被拐卖的小姑娘暗香。木兰带着暗香回到姚家,姚思安自然十分高兴,笼罩在姚家上空多日的阴霾也一扫而空。
也许是经历了这场代嫁风波的缘故,在随后的几天里,木兰和立夫的感情又进了一步。在立夫眼里木兰简直是完美的化身 可每每爱要说出口时 自己贫寒的家世又让要强的他裹足不前,另外,北伐革命的节节胜利也正时刻激荡着这个热血青年的心!
京华烟云(赵薇版)分集剧情介绍 第5集
曼妮虽然回来,可曾家却犯了难,曼妮愿不愿意嫁给已经病入膏肓的平亚呢?还有,发出去喜帖上写的可是曾姚联姻!这如同泼出的水,又怎么收回呢?曾母先试着问了下曼妮,曼妮毫不犹豫的表示愿意!在曼妮的心中,平亚是活也好,死也罢,都是她一生唯一的男人!曾母也十分感动,两个女人抱头痛哭。
曾文伯让人把曾姚联姻的喜帖烧掉,被曾母制止。她还惦记着木兰,这回她是想替荪亚娶木兰。这下姚思安可不干了,当场拒绝了曾家。谁知木兰听到后,竟然说曾姚联姻很好!爽快的答应了。木兰告诉父亲,莫愁才是嫁给荪亚的人。而此时,荪亚听说要娶木兰,大闹曾府。在他眼里,木兰始终是高高在上,和她在一起生活,简直是一种折磨!一番话气得曾父把荪亚赶出了家门。
木兰的生活变迁,也很值得研究:从富家生长享用一切物质的安适,后变为村妇,过幽雅山居的生活,及最后变为普通农民,成为忍苦,勇敢,伟大的民众大海中的一滴水。父亲曾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可见木兰是父亲的理想女子。
书中人物差不多可以代表中国社会各种人物。此书内可以看见旧派人物慢慢的消灭,新式的人物跟着出来。代最旧的是牛夫妇,曾老爷;代表新的是环儿,陈三,黛云。祝你们胜利!
这部小说虽然是用英文写成,却有许多奥妙处,非中国人看不出来。西洋人看书比较粗心,也许不会体悟出来。中国奇特的心理,非中国人不能了解。又如书中谈《红楼梦》之处,当然非未读《红楼梦》者所能欣赏的。也有几处讽刺某一派人,也得中国人才能领会。
一九三八的春天,父亲突然想起翻译《红楼梦》,后来再三思虑而感此非其时也,且《红楼梦》与现代中国距离太远,所以决定写一部小说。最初两个月的预备全是在脑中的,后来开始打算,把表格画得整整齐齐的,把每个人的年龄都写了出来。几样重要事件也记下来。自八月到巴黎时动笔,到一九三九年八月搁笔。其中搬迁不算,每晨总在案上著作,有时八页,有时两页,有时十五页,而最后一天共写了十九页,成空前之纪录。其中好多佳话或奇遇,都是涉笔生趣,临文时杜撰出来的。
父亲不但在红玉之死后挥泪而已,写到那最壮丽的最后一页时,眼眶又充满了眼泪,这次非为个人悲伤而掉泪,却是被这伟大的民众所感动,眼泪再收也收不住了。作者写得自己哭了,怎么会叫读者忍着眼泪咽下去呢?
《京华烟云》是一本可以随时翻看的小说,并不是一定要有闲时才看,最好是夜阑人静时独自个儿看;困倦时,起来喝口清茶自问道:“人生人生,我也是其中之一小丑否?”
4成就与影响
《京华烟云》自1939年底在美国出版后的短短半年内即行销5万多册,美国《时代》周刊称其“极有可能成为关于现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
《京华烟云》前面的献词为:全书写罢泪涔涔,献予歼倭抗日人。不是英雄流热血,神州谁是自由民。
《京华烟云》的续篇是《风声鹤唳》,《纽约时报》誉之为中国的《飘》。《京华烟云》与《风声鹤唳》、《朱门》合称为“林语堂三部曲”。
1975年,林语堂凭借《京华烟云》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5作者简介
林语堂,福建龙溪人,1895年出生于福建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为教会牧师。
1912年林语堂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写杂文,并研究语言。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 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峰回路转,木兰真是喜出望外,不仅是因为自己不用代嫁,平亚又和心上人在一起了;也是因为曼妮还带回来一个女孩。她正是当年和木兰一起被拐卖的小姑娘暗香。木兰带着暗香回到姚家,姚思安自然十分高兴,笼罩在姚家上空多日的阴霾也一扫而空。
也许是经历了这场代嫁风波的缘故,在随后的几天里,木兰和立夫的感情又进了一步。在立夫眼里木兰简直是完美的化身 可每每爱要说出口时 自己贫寒的家世又让要强的他裹足不前,另外,北伐革命的节节胜利也正时刻激荡着这个热血青年的心!
京华烟云(赵薇版)分集剧情介绍 第5集
曼妮虽然回来,可曾家却犯了难,曼妮愿不愿意嫁给已经病入膏肓的平亚呢?还有,发出去喜帖上写的可是曾姚联姻!这如同泼出的水,又怎么收回呢?曾母先试着问了下曼妮,曼妮毫不犹豫的表示愿意!在曼妮的心中,平亚是活也好,死也罢,都是她一生唯一的男人!曾母也十分感动,两个女人抱头痛哭。
曾文伯让人把曾姚联姻的喜帖烧掉,被曾母制止。她还惦记着木兰,这回她是想替荪亚娶木兰。这下姚思安可不干了,当场拒绝了曾家。谁知木兰听到后,竟然说曾姚联姻很好!爽快的答应了。木兰告诉父亲,莫愁才是嫁给荪亚的人。而此时,荪亚听说要娶木兰,大闹曾府。在他眼里,木兰始终是高高在上,和她在一起生活,简直是一种折磨!一番话气得曾父把荪亚赶出了家门。
木兰的生活变迁,也很值得研究:从富家生长享用一切物质的安适,后变为村妇,过幽雅山居的生活,及最后变为普通农民,成为忍苦,勇敢,伟大的民众大海中的一滴水。父亲曾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可见木兰是父亲的理想女子。
书中人物差不多可以代表中国社会各种人物。此书内可以看见旧派人物慢慢的消灭,新式的人物跟着出来。代最旧的是牛夫妇,曾老爷;代表新的是环儿,陈三,黛云。祝你们胜利!
这部小说虽然是用英文写成,却有许多奥妙处,非中国人看不出来。西洋人看书比较粗心,也许不会体悟出来。中国奇特的心理,非中国人不能了解。又如书中谈《红楼梦》之处,当然非未读《红楼梦》者所能欣赏的。也有几处讽刺某一派人,也得中国人才能领会。
一九三八的春天,父亲突然想起翻译《红楼梦》,后来再三思虑而感此非其时也,且《红楼梦》与现代中国距离太远,所以决定写一部小说。最初两个月的预备全是在脑中的,后来开始打算,把表格画得整整齐齐的,把每个人的年龄都写了出来。几样重要事件也记下来。自八月到巴黎时动笔,到一九三九年八月搁笔。其中搬迁不算,每晨总在案上著作,有时八页,有时两页,有时十五页,而最后一天共写了十九页,成空前之纪录。其中好多佳话或奇遇,都是涉笔生趣,临文时杜撰出来的。
父亲不但在红玉之死后挥泪而已,写到那最壮丽的最后一页时,眼眶又充满了眼泪,这次非为个人悲伤而掉泪,却是被这伟大的民众所感动,眼泪再收也收不住了。作者写得自己哭了,怎么会叫读者忍着眼泪咽下去呢?
《京华烟云》是一本可以随时翻看的小说,并不是一定要有闲时才看,最好是夜阑人静时独自个儿看;困倦时,起来喝口清茶自问道:“人生人生,我也是其中之一小丑否?”
4成就与影响
《京华烟云》自1939年底在美国出版后的短短半年内即行销5万多册,美国《时代》周刊称其“极有可能成为关于现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
《京华烟云》前面的献词为:全书写罢泪涔涔,献予歼倭抗日人。不是英雄流热血,神州谁是自由民。
《京华烟云》的续篇是《风声鹤唳》,《纽约时报》誉之为中国的《飘》。《京华烟云》与《风声鹤唳》、《朱门》合称为“林语堂三部曲”。
1975年,林语堂凭借《京华烟云》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5作者简介
林语堂,福建龙溪人,1895年出生于福建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为教会牧师。
1912年林语堂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写杂文,并研究语言。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 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