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足够好——写给理想受挫的人们(6)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这就是这样,她“轻而易举”地做到了足够好。她的成绩对她来说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却被我们看做是传奇。杨丽萍自己不理解为什么别人要用“坎坷、勤奋、吃苦”这样的词来形容她的舞蹈生涯。杨澜问她在从事舞蹈艺术的三十年中可曾有过苦闷倦怠的时期,她很干脆地回答“没有苦闷过,没有倦怠过。”她似乎觉得这个问题没有来由,她说:“什么东西都很眷顾我,结果总是很好。”因为顺应,因为感恩,因为自己的内心有足够的资源,灵活而丰饶,所以,对她而言,一切都很好。
而我们为什么没有这样的力量呢?为什么我们难以轻而易举做到足够好呢?为什么看起来我们遇到的困难总是特别多,特别大?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从我们内心的观念中寻找。脆弱和好强是一个问题的两面,都反映了内心深处那个狭小的自我。是什么让你认为你遇到的困难是天大的困难?我们不曾体验过自然与生命丰富的可能性。
我们小时候被父母,长大了被自己约束在一个狭小的安全范围之内。在这个范围里,我们可以部分地享受生命,喜忧参半地活着。在这个范围内,我们被告知有许多不该想,不该做的事,慢慢地我们变得不敢想,也不敢做。我们压缩了自己的内心体验和生活经历,同时在心理上放大了跨越外部世界障碍的难度。我们的精神世界其实是不安全的、匮乏的、有界限、非此即彼的。生命本性中的无尽自发性和可能性得不到充分的实践和释放,残存的对丰饶和完整的渴望被称为“梦想、理想”。
梦想啦,理想啦这类词让我们很纠结,这其实正符合我们的意识状态,是我们必然的遭遇。有一些心灵书籍上说,你的现实状况是你的意识状况的外显,听起来有些唯心,但实际上很有道理。被压缩在安全范围里的生命,很难忘记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这个渴望被我们叫做梦想,如果你始终停留在这个狭窄的范围之内,梦想将永远是个梦,因为你得不到实现梦想所需的丰富的资源。因为对此岸的你而言,梦想存在于另外的,更广阔的彼岸世界。只有融合了此岸与彼岸界限的人,才不会眼巴巴地望着梦想流口水,因为他们的生命本身,包容了一切体验和可能性,也便获得了所有的资源。
在心理学中,这种内心体验被压缩的缘由,被描述为父母的观念和态度会给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烙上深刻的印记。而父母的观念来自于哪里呢?粗略地说,应该来自我们所处的主流文化以及家族文化。我们所处的过于“文明精巧”的文化和类似的家庭文化既带给了我们雄心,也带给了我们深刻的局限性和焦虑。要想解除这种内心的局限感,获得充足的精神力量,发挥出更大的潜能,需要一个人做出极大的改变,需要改变的对象不是外界的困难,而是内心深处固有的,让你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观念。
而我们为什么没有这样的力量呢?为什么我们难以轻而易举做到足够好呢?为什么看起来我们遇到的困难总是特别多,特别大?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从我们内心的观念中寻找。脆弱和好强是一个问题的两面,都反映了内心深处那个狭小的自我。是什么让你认为你遇到的困难是天大的困难?我们不曾体验过自然与生命丰富的可能性。
我们小时候被父母,长大了被自己约束在一个狭小的安全范围之内。在这个范围里,我们可以部分地享受生命,喜忧参半地活着。在这个范围内,我们被告知有许多不该想,不该做的事,慢慢地我们变得不敢想,也不敢做。我们压缩了自己的内心体验和生活经历,同时在心理上放大了跨越外部世界障碍的难度。我们的精神世界其实是不安全的、匮乏的、有界限、非此即彼的。生命本性中的无尽自发性和可能性得不到充分的实践和释放,残存的对丰饶和完整的渴望被称为“梦想、理想”。
梦想啦,理想啦这类词让我们很纠结,这其实正符合我们的意识状态,是我们必然的遭遇。有一些心灵书籍上说,你的现实状况是你的意识状况的外显,听起来有些唯心,但实际上很有道理。被压缩在安全范围里的生命,很难忘记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这个渴望被我们叫做梦想,如果你始终停留在这个狭窄的范围之内,梦想将永远是个梦,因为你得不到实现梦想所需的丰富的资源。因为对此岸的你而言,梦想存在于另外的,更广阔的彼岸世界。只有融合了此岸与彼岸界限的人,才不会眼巴巴地望着梦想流口水,因为他们的生命本身,包容了一切体验和可能性,也便获得了所有的资源。
在心理学中,这种内心体验被压缩的缘由,被描述为父母的观念和态度会给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烙上深刻的印记。而父母的观念来自于哪里呢?粗略地说,应该来自我们所处的主流文化以及家族文化。我们所处的过于“文明精巧”的文化和类似的家庭文化既带给了我们雄心,也带给了我们深刻的局限性和焦虑。要想解除这种内心的局限感,获得充足的精神力量,发挥出更大的潜能,需要一个人做出极大的改变,需要改变的对象不是外界的困难,而是内心深处固有的,让你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