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足够好——写给理想受挫的人们(3)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事情是非常奇怪的:内心深处认为自己不够好的人,反而对“功成名就”的渴望无比强烈,而且他们常常高看自己,内心越虚弱,越不愿意放弃追逐“出人头地”的优越感。他们幼稚地认为既然我出生了,既然我活在这个看起来物质丰裕的太平盛世,我就应当获得一切。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愿望,要么依靠自己的努力,要么期待天上掉馅饼,假如一个人完全否认了前者的可能性,剩下的,就只能期待外界环境的改变了。
正是出于这种倾向,不少人创造出各种旁门左道的“成功学”,深入钻研社交技巧和“潜规则”,还创造出一些较易获得的堂皇而虚伪的标签,贴在身上用以自我安慰。深藏不露的无能感和强烈的欲望不仅让他们无法脚踏实地的行走,而且让他们容易受到诱惑偏离正确的方向。当这些假冒伪劣的“人生智慧”让他们碰了壁,他们仍然不愿意承认事情变得糟糕是因为自己没有勇气、也没有毅力去做到“足够好”。
面对理想的受挫,他们最容易变成两类人,一类是抱怨者,一类是愤怒者。抱怨者和愤怒者会把对生活的失望投射到外部世界,通过抱怨和愤怒,他们赦免了自己的责任,也放弃了让自己变得足够好的可能性。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论调:这个社会竞争太激烈;社会太不公平;我们的国家人太多,体制太落后;我的家境太平凡……诸如此类。这些说法看起来好像很有道理,而且整个社会众口一词,从社会名流到小老百姓,抱怨的内容都差不多:社会的不公,国家的落后,体制的不文明……这些批判也许对未来国家机器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力。
但这些抱怨和愤怒对你而言,对我而言,对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而言,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在愤慨埋怨的时刻,甚至在伤心绝望的时刻,请仔细审视你的内心,在那看似沉重的难以抗拒的痛苦之下,是否存在一丝隐秘的快意与安心呢?毕竟,这一切都不是你的错,你原本值得得到更好的,通过抱怨和愤怒,你在幻觉中惩罚了不公正、不美好的外在世界,虽然你受了伤,但以个人情绪为武器的报复仍可以带给你一点安慰,哪怕这种安慰是饮鸩止渴。
抱怨者和愤怒者都没有顺应现实的能力。顺应现实,并不代表屈从于现实,而代表在现有的条件下创造更好的生活。抱怨者认为现实艰难,他只能逆来顺受。抱怨者的精神世界是被现实不断围攻的一小块阵地,只要坚守着这块小的可怜的阵地,他就仍旧有一些安全感。愤怒者认为现实肮脏恶毒,他视现实为粪土,绝不轻易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脏了自己的手”,他的精神世界是高高筑起的一片个人领土,拒绝并远离现实,看起来他的精神世界很清高,实则一样偏狭——在现实世界的缝隙筑起的领土能有多宽广呢?
正是出于这种倾向,不少人创造出各种旁门左道的“成功学”,深入钻研社交技巧和“潜规则”,还创造出一些较易获得的堂皇而虚伪的标签,贴在身上用以自我安慰。深藏不露的无能感和强烈的欲望不仅让他们无法脚踏实地的行走,而且让他们容易受到诱惑偏离正确的方向。当这些假冒伪劣的“人生智慧”让他们碰了壁,他们仍然不愿意承认事情变得糟糕是因为自己没有勇气、也没有毅力去做到“足够好”。
面对理想的受挫,他们最容易变成两类人,一类是抱怨者,一类是愤怒者。抱怨者和愤怒者会把对生活的失望投射到外部世界,通过抱怨和愤怒,他们赦免了自己的责任,也放弃了让自己变得足够好的可能性。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论调:这个社会竞争太激烈;社会太不公平;我们的国家人太多,体制太落后;我的家境太平凡……诸如此类。这些说法看起来好像很有道理,而且整个社会众口一词,从社会名流到小老百姓,抱怨的内容都差不多:社会的不公,国家的落后,体制的不文明……这些批判也许对未来国家机器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力。
但这些抱怨和愤怒对你而言,对我而言,对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而言,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在愤慨埋怨的时刻,甚至在伤心绝望的时刻,请仔细审视你的内心,在那看似沉重的难以抗拒的痛苦之下,是否存在一丝隐秘的快意与安心呢?毕竟,这一切都不是你的错,你原本值得得到更好的,通过抱怨和愤怒,你在幻觉中惩罚了不公正、不美好的外在世界,虽然你受了伤,但以个人情绪为武器的报复仍可以带给你一点安慰,哪怕这种安慰是饮鸩止渴。
抱怨者和愤怒者都没有顺应现实的能力。顺应现实,并不代表屈从于现实,而代表在现有的条件下创造更好的生活。抱怨者认为现实艰难,他只能逆来顺受。抱怨者的精神世界是被现实不断围攻的一小块阵地,只要坚守着这块小的可怜的阵地,他就仍旧有一些安全感。愤怒者认为现实肮脏恶毒,他视现实为粪土,绝不轻易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脏了自己的手”,他的精神世界是高高筑起的一片个人领土,拒绝并远离现实,看起来他的精神世界很清高,实则一样偏狭——在现实世界的缝隙筑起的领土能有多宽广呢?